于洪君:合作共贏是習主席外交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
2015-12-30 18:45:34??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周理松:第一學歷門檻不應成為選用人才障礙】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委會專職委員周理松認為,學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一個人接受正規教育的程度。將其作為衡量一個人專業基礎、文化教養水平的一個依據,本無可非議,但如果唯學歷論,甚至以是否名校學歷看人、以第一學歷取人,其選人用人的思維方式就有可能走向偏執,與人才的成長規律、個體差異等實際情況背道而馳。 公平、公正、合理的選人用人態度是,雖然重視學歷,但決不會把第一學歷的門檻筑成銅墻鐵壁,成為人才進門的屏障。更科學更理性的做法是,綜合考量被考察對象的綜合素質,注重其實際能力,看重其已有的成果;關注個體差異,從一個人的成長歷程及其現實表現中預測其發展潛力;根據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需要,對應聘人員和選用對象進行必要的考試、考察,讓那些第一學歷等硬件不一定很硬、但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可能不錯的應聘者能有機會脫穎而出,為國家和用人單位選出真正有用的人才。“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人龔自珍近兩百年前的急切呼喚,至今言猶在耳! 摘編自《檢察日報》 【房寧:智庫學者要廣泛而深入地了解世情、國情、社情民意】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房寧指出,培養優秀的智庫學者,最重要的是使之廣泛而深入地了解世情、國情以及社情民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應著力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了解和熟悉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的實際運行狀況。當前,我國社會科學領域存在大量低水平和重復性的所謂“研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沉溺在書本中“討生活”造成的。要擺脫這種尷尬局面,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走出書齋,走入社會生活,走到人民群眾當中,系統地了解和認識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了解和掌握當代中國社會究竟是如何運轉的。總之,要清楚當代中國社會正在發生的重大變革和發展的基本事實。二、了解和熟悉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當代中國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大變革之中,持續不斷的改革、發展、創新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時代特征。研究當代中國,認識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趨勢與規律,必須了解和熟悉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三、了解和熟悉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典型。智庫研究要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而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具有全局性和復雜性。這就要求智庫學者對整個國家局勢,甚至國際局勢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摘編自《光明日報》 【陸杰華、郭冉:積極老齡化的多視角審視是老齡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石】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陸杰華、郭冉撰文指出,自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后,我國老齡人口所占比重逐年攀升,老齡化程度也日漸加劇。到2014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總人口的10%,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口老齡化對于社會經濟、人口結構、衛生醫療等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未富先老”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關于老齡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與老齡公共政策相關的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利用相應的統計分析技術對老年人的人口數量和結構、發展趨勢進行合理評估,同時分析老齡化成因、老齡化程度對人口結構的沖擊以及不斷上升的家庭養老負擔對社會經濟的挑戰。第二,老年健康及其影響因素,如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情感需求以及婚姻家庭結構、居住安排、生活習慣、社會交往等對于老年健康的影響機理。第三,老年人的社會保障以及政府相關的轉移支付手段,如養老保險資金投放、分配,衛生醫療服務保障等。此外,還包括對于延遲退休的分析以及退休職工基本待遇的探討。第四,在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的照料模式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潛力,如居家養老和社會化養老,特別是分析老年人口的照護服務需求、養老服務產業新的發展空間以及面臨的諸多問題等。第五,流動人口及農村老年人面臨的若干問題,如空巢老人、老年外出務工者、農村失能老人照料、老年貧困等問題。 摘編自《中國社會科學報》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整理) |
相關閱讀:
- [ 12-25]習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 向廣大官兵祝賀新年
- [ 12-22]講習所:從經濟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跟習主席學經濟
- [ 12-21]講習所:從經濟新常態到供給側改革——跟習主席學經濟
- [ 12-20]專家:習主席從法理和學理上論述了國際互聯網發展的中國主張
- [ 12-19]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閉幕 習主席主旨演講獲各方高度評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