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三只手合力”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大創新
2016-01-08 18:25:01??來源:光明網-經濟頻道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圖為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開幕,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政府與市場關系,還是政府、社會與人民關系,始終都存在著各種矛盾性、沖突性、甚至排他性,問題在于我們常常忽視了它們之間的統一性、和諧性、互補性,這就需要正確地運用唯物辯證法來認識上述矛盾,處理上述關系,形成“合力論”,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習近平同志能夠提出“兩只手合力”論,進而又提出了“三只手合力”論。 首先,習近平同志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提出了著名的“兩只手合力”論。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這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創新之處,正確回答了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也成為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還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其次,習近平同志在我國城市發展的關鍵時期,及時提出了“三只手合力”論。這是針對我國正經歷世界規模最大、速度最快、各類矛盾最突出的城鎮化進程,最基本關系和核心矛盾既有政府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也有政府與市民(包括非戶籍人口)之間的矛盾,還有社會與市民之間的矛盾,為此習近平同志及時回應挑戰,科學理性提出“三只手合力”論,不是相互打架、相互抵消,而是相互合作、形成合力,這就成為指導我國城市體制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和社會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也將成為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 那么,如何發揮好“三只手”的作用并形成強大的合力呢?對此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十分務實又十分清晰的路線圖。 首先要實現“城市共治”。政府、社會、市民共同治理,尤其是政府要主動創新城市治理方式,使社會、市民享有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其實是實現“城市共管”。政府、社會、市民共同管理,尤其是政府要注意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管理。 此外要實現“城市共建”。政府、社會、市民共同建設,尤其是政府要鼓勵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特別是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包括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最后還要實現“城市共享”。政府、社會、市民共同分享,尤其是政府要關注短板、補齊短板,幫助困難人群、困難家庭、非戶籍人口共同分享城市發展建設的各類成果和基本公共服務。 總之,習近平同志的“三只手合力”論,就是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形成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充分提高各方的積極性,協調各方利益和矛盾,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化不和諧因素為和諧因素,才能實現“三同”,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力同建。這是實現共享發展的成功途徑。 |
相關閱讀:
- [ 01-08]習近平政治經濟學“六論”
- [ 01-08]習近平的治黨律: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是永恒課題
- [ 01-08]解讀:習近平2016年首次國內考察釋放出哪些信號?
- [ 01-08]習近平: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 [ 01-08]習近平談中共的紀律和規矩
- [ 01-07]習近平:堅定信心狠抓落實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 [ 01-07]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會議
- [ 01-07]習近平:深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