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16日報道 外媒稱,非洲海岸人滿為患,而中國漁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每年超過300萬噸的捕撈量,其后果是災難性的。在中國從海外所得到的漁獲中,有三分之二來自非洲水域,這勢必會帶來諸多問題。 據法國《世界報》網站1月11日報道,首先是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中國的漁船大多是那些破壞性極強的拖網漁船。漁船越來越大,它們對海洋物種的生存威脅就越大。20年間,西非地區的石斑魚的數量減少了80%以上。 非洲海域魚類資源的減少也與中國漁業企業在這里的擴張有著很大關系。1985年,在這里作業的中國漁船只有13艘,如今中國漁船的數量超過了500艘。 其次是對當地漁民產生的沖擊。中國漁船在非洲的漁獲有三分之一進入了非洲當地市場,因而會對非洲本地的漁民形成直接的競爭。另外三分之一的漁獲被銷往歐洲,剩下的三分之一進入了中國市場。據估計,此類海上資源的掠奪使非洲每年失去了高達240億美元的漁業收入。非洲的小漁民——他們的捕撈量占總量的46%——成了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中國是怎么做的?綠色和平亞洲地區“海洋”項目負責人拉希德·康表示,“中國的一些無良企業利用了非洲當地和中國當局監管不到位的現狀?!?/p> 報道稱,據綠色和平組織掌握的數據,中國三大漁業企業至少有74艘漁船在非洲從事非法捕撈。 在捕撈的總量上造假、濫用捕撈許可證以及在禁漁區捕撈等:綠色和平組織整理出了大量最近兩年以來的調查證據。 據拉希德·康介紹,“僅在2004年,我們在西非地區就發現了16個非法捕撈的案例。我們利用派船親自前往、直升機巡邏以及雷達和電臺跟蹤的方式進行了詳細的調查?!?/p> 報道稱,在綠色和平看來,中國政府對此是負有責任的,因為這些漁船的船長通常是中國人。他們主要來自山東、浙江和遼寧等省份。綠色和平組織表示,“由于西非一些國家大多缺乏有效漁業管理經驗,這使得中國企業得以在不會受到任何處罰的情況下大量掠奪海洋資源。非洲各國政府應當加強監管,并彌補現存法律的不足。” 報道稱,非洲國家終于對此有了回應:24個非洲國家的代表去年12月在喀麥隆的雅溫得舉行會議,決心解決非法捕撈問題。與會的部長們呼吁中國采取措施結束此類非法捕撈行為。然而,僅僅從外交上作出回應是不夠的。幾內亞灣漁業委員會的負責人認為,該地區漁業問題日益嚴重,與相關非洲國家在漁業領域投資不足也有很大關系。非洲聯盟則呼吁西非國家增加在水產和魚類養殖領域的投入,因為這個行業不僅可以解決年輕人的就業問題,還可以幫助更多人解決溫飽問題。 報道稱,至少有9000萬人將因此而受到影響,不過面對十分渴望非洲資源的中國漁民,雅溫得會議呼吁很可能會石沉大海。(編譯/潘革平) 資料圖:過度捕撈 |
相關閱讀:
- [ 10-21]日媒稱中國漁船搶光日漁產 日研究所:不可能
- [ 10-08]韓濟州海警扣留2艘中國漁船 指其“非法捕撈”
- [ 08-31]日本海上保安廳擬申請巨額預算應對中國漁船
- [ 08-25]安倍避答日本是否侵略 | 推翻東京審判在日本不得人心 | 擬攔中國漁船
- [ 08-25]日媒:日本海保廳擬部署專屬部隊攔截中國漁船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