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開年首訪夯實中東“朋友圈”
2016-01-19 14:06:40? ?來源:未來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指出,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中國將永遠向世界敞開懷抱,讓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新年第一次出訪,習主席選擇了中東。應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總統塞西、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魯哈尼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于1月19日至23日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訪問。 這是習近平的首次中東之行。中東三國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結合部,不僅是全球地緣政治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一帶”和“一路”連接歐亞大陸腹地的重要捷徑;不僅涵蓋在“一帶”和“一路”的戰略構想中,而且起著不可替代的橋梁和樞紐作用;“一路”不僅必然經由這里,還將在這里成為現代“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地和關鍵節點。 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實施以來,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既然建設一帶一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習主席的全覆蓋外交格局自然少不了中東這關鍵一環。中東的朋友圈,自然要在夯得實實在在。 中國與中東三國都是友誼久長的朋友關系。中東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中國與中東三國的經貿往來從一千年前就開始了。近年來,中國與三國關系發展迅速,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中國與伊朗的貿易額20年增長了100多倍,沙特則是連續十余年成為中國在阿拉伯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可以說,中國與中東的關系已經處于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正是落實推進“一帶一路”的良辰佳時。 沙特是習主席出訪中東國家的第一站,也是薩勒曼國王繼位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首次出訪沙特。沙特石油儲量和剩余產能均居世界首位,沙特是中東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和消費市場。在世界銀行發布的《2015營商環境報告》中,沙特阿拉伯營商環境綜合得分69.99分,大幅度高出中東北非地區國家的平均值59.23分,是最受投資者歡迎的阿拉伯國家之一。良好的投資環境,讓沙特成為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最大經貿合作伙伴。2014年,雙邊貿易額691億美元,是1990年建交時期的230倍。這次習近平主席訪沙期間,兩國領導將見證一系列合作文件的簽署,涵蓋產能合作、航天科技、核能與可再生能源等,特別是雙方將在共建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兩方面會取得新進展。 中國與伊朗的交往可以追溯到21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的漢武帝時期。伊朗首都德黑蘭的地鐵一號線,是中伊合作的標志性工程,運行的所有的列車都是中國制造。有一個數字也許能說明問題:1994年,兩國貿易額不到5億美元,到2014年年底,達到520億美元,是當初的104倍。伊朗的天然氣和原油總儲存量排世界第一,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進口國之一,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在能源進口方面,特別是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需求會繼續增長。因此,中伊兩國的互補性非常強,習主席此次訪問伊朗,雙方將宣布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中伊雙方將就能源合作協議,工業合作、絲綢之路、鐵路交通、航運港口以及科技合作等多方面加強合作。這對有著良好合作基礎的雙方來說,將是一個新的里程碑。 今年恰逢中埃兩國建交60周年。60年來,埃及同中國在政治上保持著長期的良好互動。1999年,中埃簽署建立兩國戰略合作關系的聯合公報;2014年底,就職僅半年的埃及總統塞西訪華,習近平同塞西共同決定將中埃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后,埃及積極參與并全力支持。目前埃及正在著手推進新蘇伊士運河、打造新首都等重大項目,雙方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合作的前景非常廣闊。 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一帶一路”重在互聯互通,重在互利共贏。 無論是公路、鐵路,還是航路、網路,路通到哪里,合作就到哪里,就與哪里共贏共享。因為,“一帶一路”是合作的一帶,共贏的一路。習主席的中東三國之行,必將引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合唱,實現“朋友圈”的大合作與共贏。 (未來網評論員 賓語) |
相關閱讀:
- [ 01-19]習近平離京對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
- [ 01-19]習近平開啟2016年首訪 中東三國助繪“一帶一路”藍圖
- [ 01-18]外交部就習近平出訪沙特、埃及、伊朗舉行吹風會
- [ 01-18]習近平:貫徹五中全會精神 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 01-18]這三年,習近平為中國夢凝聚的精神文化力量
- [ 01-18]講習所:習近平互聯網三大要義,你get√到了嗎?
- [ 01-18]這三年,習近平全球治理十大成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