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一家書店內的電子產品柜臺前,小米移動電源的廣告被擺在明顯位置。記者 陳尚文攝 韓國貿易協會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15年第四季度,韓國對華貿易額達756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韓國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中所占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0%。分析認為,隨著韓中自由貿易協定在去年12月生效,兩國之間的貿易規模今后有望進一步擴大。 產業互補為雙邊貿易提供支撐 韓國貿易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10月至12月,韓國對華進出口貿易額連續三個月超過日本,第四季度韓國對華貿易額達到756億美元,首次超過了日本717億美元的貿易規模。韓國貿易協會方面預測認為,2016年,韓國對華貿易額有望趕超中日貿易額。 與此同時,韓國產品在中國進口市場中所占比重也上升到10.4%,首次突破10%,創下了最高紀錄。這意味著,韓國對華貿易依存度持續上升。 其實,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韓國的出口也呈現整體低迷,不過,對華出口相對較好。統計顯示,韓國去年10月的出口額跌幅創下6年之最,其中對華出口同比下降8%,而對美和對歐出口分別下降12.5%和11.4%,對日本出口更是大跌25.6%。另一方面,韓國商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有所提升,這一定程度上與中國對外貿易規模整體縮小相關。 韓國中國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全炳瑞告訴本報記者,韓國對華貿易地位的提升和對華貿易依存度的增加并非是短期、一時的現象,而是整體結構調整帶來的正常結果。具體來看,過去日本中間型產品的產業現已向韓國轉移。韓國的半導體、液晶、電子零部件、化學、制鐵等中間材料產業,能夠與中國的部分制造業相對接。 韓國檀國大學教授金珍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這一新變化的背后,一是韓中產業結構互補性強;二是韓中關系相近、文化相容;三是韓中兩國對對方產品都有一定需求,且價格適當,產品具有較強競爭力;四是隨著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兩國間貿易額將保持增勢。 對于中韓貿易前景,金珍鎬表示,兩國良好的政治關系帶動了經濟上的熱絡,并且經濟熱絡進而促進了政治關系的增進。可以期待的是,未來韓國和中國產品進軍對方國家,市場占有率均將保持增勢。 |
相關閱讀:
- [ 01-20]暴力虐童案令韓國陷入反思 父母忽視人權視子女為私有物
- [ 01-19]為防止“堅果門”重演 韓國實施航空保安法
- [ 01-19]世界各國高考面面觀:韓國高考是場“核戰役”?
- [ 01-19]澳網首日沒有發生大冷門 小德3-0輕取韓國新星
- [ 01-18]離奇案件震驚韓國社會 父親毀損7歲兒子尸體將其冷凍在冰箱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