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中東之行所發表兩篇文章縱貫歷史昭示未來
2016-01-20 22:19:04?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月20日電(萬鵬)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習主席首訪中東是今年中國的第一場重大外交活動??v觀習主席的外交旅程,此次中東之行是實現外交全覆蓋的最后一環,各方對此廣泛期待。截止到19日,習主席分別在沙特《利雅得報》發表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提出中沙兩國要攜手做“四好伙伴”,在埃及《金字塔報》發表題為《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提出中阿要做“自主發展道路的實踐者”、“地區和平的捍衛者”等四點主張。縱觀兩篇文章,習主席以誠摯的文筆,回顧悠久歷史,展望友好未來,為此次中東之行定下了基調。 以歷史故事,串聯起合作發展的悠久歷程 “中沙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在《做共同發展的好伙伴》一文中,習主席從2000多年前的絲綢之路談起,以一個個歷史故事,串聯起兩國友好發展的歷程。他談到,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上,往來于雙方的駝隊絡繹不絕。中國唐代時期,大食國遣使來華。中國明代穆斯林航海家鄭和遠航吉達、麥加、麥地那等地,盛贊所到之處“民風和美”,“誠為極樂世界”。1990年中沙建交,開啟了兩國關系新篇章。特別是2008年建立戰略性友好關系以來,中沙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各領域務實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和埃及同為文明古國,兩國人民友好交往追溯久遠。“埃及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中埃關系是中國同阿拉伯國家關系的起點,代表了中阿關系的高度和溫度。”習主席在《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涌向前》一文中,談及中國漢代朝廷曾派遣使者前往亞歷山大,古絲綢之路成為聯系雙方的重要紐帶,并指出,近代以來,中埃兩國人民在反殖民、反霸權的斗爭中同聲相應、同氣相求。60多年前,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同納賽爾總統的手緊緊握在一起,中埃兩國由此攜手合作,邁上共同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權益的征程。 “歷史見證了2000多年中阿長期友好交往?!敝袊鐣茖W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王林聰曾撰文指出,歷史的力量塑造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加深了中阿彼此的認知和親近感,奠定了中阿之間命運與共的深厚友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國際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及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王義桅分析認為,千百年來,駱駝和帆船都是中阿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的象征。今天,“一帶一路”在中東、阿拉伯地區形成新的交匯,把亞洲大陸東西兩端對接起來,為打造中阿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有效載體,昭示著中阿關系發展的美好前景。 |
相關閱讀:
- [ 01-20]習主席開年訪中東 古文明踏上新絲路
- [ 01-20]習主席中東之行所發表兩篇文章縱貫歷史昭示未來
- [ 01-20]習主席到訪將中沙關系帶入新時代 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01-19]專家說|習主席出訪大家談
- [ 01-19]專家說|習主席出訪大家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