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中東之行所發表兩篇文章縱貫歷史昭示未來
2016-01-20 22:19:04?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以名言警句,提出了未來發展的重要主張 “患難見真情”,“向急于求助的人伸出援手是最大的善行”。在沙特《利雅得報》發表的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中,習主席分別借用中國和沙特的俗語,感謝沙特在2008年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第一時間向中國提供的現金和物資援助。他指出,沙特政府和人民的援助是中沙友誼的生動體現。中國人民深受感動,將永遠銘記于心。展望未來發展,習主席借用唐朝詩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詩句,提出拓展中沙關系的“三大原則”: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是中沙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牢固基礎;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是中沙關系長期造福兩國人民的強大動力;坦誠相見、民心相親是中沙友誼歷久彌新的不竭源泉。如何進一步提高雙邊關系水平,習主席提出了“四好伙伴”的主張。從“三大原則”到“四好伙伴”,習主席為推動中沙兩國互利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跨越規劃了路徑,體現了非比尋常的戰略視野。 昨日,在埃及《金字塔報》上題為《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中,習主席再次借用阿拉伯諺語“獨行快,眾行遠”,以及中國人常講的“朋友多了路好走”兩句話,形容中阿雙方結伴前行、風雨同行的友好關系。習近平在文中提出,中阿要做“自主發展道路的實踐者”、“地區和平的捍衛者”、“互利合作的推動者”和“文明多樣性的倡導者”等四點主張,并指出,“我們將繼續致力于推進全面合作、共同發展的中阿戰略合作關系,讓中阿傳統友誼薪火相傳,讓中阿合作惠及雙方更多普通民眾”。 “中國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在中東事務中始終堅持揚正義、立信義、樹道義,走出了一條迥異于西方理念的中國特色中東外交,成為各方信賴和倚重的對象。”正如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刊發的評論分析認為,中國將繼續秉承大國擔當、貢獻大國智慧,以地區人民長遠和根本利益為先導,以中國特色中東外交理念為指引,繼續堅持政治解決大方向,以更具建設性的姿態參與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為實現中東的長治久安和繁榮發展作出不懈努力。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媒體報道) |
相關閱讀:
- [ 01-20]習主席開年訪中東 古文明踏上新絲路
- [ 01-20]習主席中東之行所發表兩篇文章縱貫歷史昭示未來
- [ 01-20]習主席到訪將中沙關系帶入新時代 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 [ 01-19]專家說|習主席出訪大家談
- [ 01-19]專家說|習主席出訪大家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