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戰略對接比翼齊飛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持續低迷,中國與中東國家進入各自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把握未來十年的戰略發展期是雙方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和艱巨挑戰。 對沙特來說,低油價令這個中東能源大國加快經濟轉型步伐,以擺脫對石油貿易的過度依賴。2016年,沙特將開始實施新的“五年計劃”力促經濟多元化。分析人士表示,擁有制造業優勢的中國和擁有能源、投融資領域優勢的沙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進行合作,將有助于推動雙方經濟轉型升級。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埃及“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開發的加速,中埃在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方面呈現出更多契合點和相通處,雙方深化全面戰略合作也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中埃在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結構、技術資本等方面正不斷呈現互補優勢,在貿易、投資、現代工業、現代農業、交通運輸、電力能源、衛星科技等領域也蘊藏著巨大合作潛能正待開發。 西方對伊朗制裁逐步解除,既為中東地區的緊張態勢“降溫”,更為伊朗重啟對外經貿合作鋪平了道路。中伊雙方在高鐵、航空、通信、電力、工程機械、產業科技園區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兩國發展戰略的對接將為中東地區“謀發展”注入正能量。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三國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東方。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中國,也正加快擴大向西開放、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步伐。 “一帶一路”為這股“東西靠攏”潮流注入了新動力。2014年6月,習近平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上提出中阿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并提出構建“1+2+3”合作格局,為雙方實現共贏規劃了路徑。而最新發布的中國首份對阿拉伯國家政策文件指出,中國將秉持正確義利觀,把促進阿拉伯國家和平穩定發展同實現中國更好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開創中阿戰略合作關系更加美好的未來。 北京大學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吳冰冰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一串”共同發展的鑰匙,可以與不同國家、不同國情對接,提供不同的雙贏、多贏、共贏的合作方案。 此次中東之行,在元首外交的最高平臺上,習近平面向整個地區推進中國與中東各國發展戰略進行對接,進一步同有關國家把中國倡議落到了實處。訪問中,提升雙邊經貿、能源合作是雙方領導人的重要議題之一。習主席分別與中東三國領導人會談會晤,謀劃雙邊關系未來發展藍圖。 1月20日,習近平和沙特薩勒曼國王共同出席了中沙延布煉廠投產啟動儀式。該項目是中國在沙特最大投資項目。在兩國元首見證下,雙方還簽署了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和開展產能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商務部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秘書處共同宣布,雙方已于17日恢復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計劃在年內達成一份全面的自貿協定。 在與埃及總統塞西會談中,習近平提出,要將各自發展戰略和愿景對接,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兩大抓手,將埃及打造成“一帶一路”沿線支點國家。兩國元首見證了中埃關于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以及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經貿、能源、金融、航空航天、文化、新聞、科技、氣候變化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并共同為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二期揭牌。這一項目將引進紡織服裝、石油裝備、摩托、太陽能等100多家企業,可以為埃及創造1萬多個就業機會。 訪問伊朗期間,中伊在國際產能合作、互聯互通、投資、油氣、能源、人力資源開發、文化交流、信息通信、海關等多個領域簽署達成多項協議或備忘錄,為中伊經貿合作的機制化開展奠定了基礎。伊朗是中方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伙伴,對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態度積極,如今一批重點項目正穩步推進。 “中東動蕩,根源出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習近平在阿盟發表演講時表示,中方愿同阿拉伯國家開展共建“一帶一路”行動,推動中阿兩大民族復興形成更多交匯。第一,推進結構調整,開展創新合作行動。要推進“油氣+”合作新模式,挖掘合作新潛力,構建互惠互利、安全可靠、長期友好的中阿能源戰略合作關系。要創新貿易和投資機制,擴展合作新空間。要加強高新領域合作、培育合作新動力,提高中阿務實合作含金量。 第二,促進中東工業化,開展產能對接行動。產能合作契合中東國家經濟多元化大趨勢,可以引領中東國家走出一條經濟、民本、綠色的工業化新路。為促進中東工業化進程,中國將聯合阿拉伯國家,共同實施產能對接行動,包括設立150億美元的中東工業化專項貸款,用于同地區國家開展的產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向中東國家提供100億美元商業性貸款,支持開展產能合作;提供100億美元優惠性質貸款,并提高優惠貸款優惠度;同阿聯酋、卡塔爾設立共計200億美元共同投資基金,主要投資中東傳統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高端制造業等。 習近平的講話,充實了“一帶一路”的內涵,也將引領中國與中東國家經貿合作進入新階段。 合作:維護中東和平中國不缺席 “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習近平的2016年新年賀詞展現大國氣度、大國擔當。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是中東和平與對話的倡導者和參與者,中國有責任也有意愿為中東和平穩定做出貢獻。”中國前駐伊朗大使華黎明說。 2015年伊核問題的解決,中國發揮了作為大國的應有作用。中國一直主張通過政治外交手段解決伊核問題。中方建設性參與了全面協議談判的全過程,為推動解決鈾濃縮和制裁解除等難點問題提出了有益的方案和思路。 全面協議達成后,中方又同各方一道,積極開展協議執行準備。特別是在阿拉克重水堆改造問題上,中方同美、伊等各方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推動達成“官方文件”和“諒解備忘錄”,為全面協議最后執行創造了條件。中國政府還為國際原子能機構2015年和2016年度執行全面協議相關對伊核查任務捐款400萬元人民幣。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執行不會一帆風順,中方將繼續同各方一道,共同為推動伊核問題的全面、長期和妥善解決做出新貢獻。 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認為,國際社會要堅持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的大方向不動搖。中方同有關各方,包括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進行接觸、協商,為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發揮著積極和建設性作用。為緩解敘利亞人道危機,中國迄今已經通過多個渠道,分9批次向敘利亞及地區國家提供了總計6.85億元人民幣人道援助。 此次訪問中,習近平宣布,為改善巴勒斯坦民生,中國決定向巴方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無償援助,并將為巴勒斯坦太陽能電站建設項目提供支持。另外,為了緩解人道主義危機,中方今年將再向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利比亞、也門人民提供2.3億元人民幣人道主義援助。 在與各國領導人會談時,習近平多次表達對中東局勢的關切,并就中東局勢的和平穩定表明中國立場。訪問埃及前,他在埃及媒體發表文章,表示,中阿要做地區和平的捍衛者。文章中說,中國將更多提供公共產品,同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并肩維護中東地區和平穩定。 中東向何處去?這是世界屢屢提及的“中東之問”。對此,1月22日,習近平訪問阿盟總部,在演講中提出中國方案。 首先,化解分歧,關鍵要加強對話。武力不是解決問題之道,零和思維無法帶來持久安全。第二,破解難題,關鍵要加快發展。中東動蕩,根源出在發展,出路最終也要靠發展。第三,道路選擇,關鍵要符合國情。現代化不是單選題。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只能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依據自己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來決定。 對于地區熱點問題,國際社會定分止爭,既要推動復談、落實和約,也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二者缺一不可。為此,要高舉和平對話旗幟,開展促進穩定行動。在恐怖主義問題上,不能把恐怖主義同特定民族宗教掛鉤,那樣只會制造民族宗教隔閡。反恐必須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為此,中方作出承諾,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和倡議。 習近平的演講在中東地區國家反響熱烈。敘利亞政治分析師馬希爾·伊赫桑說,習近平主席在阿盟總部所作的講話顯示了中國對中東地區形勢的深刻理解。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戰略研究中心專家蘇卜希·埃薩拉注意到,習近平主席強調,對話是解決中東沖突的唯一保證,發展是解決許多中東問題的關鍵。“如果阿拉伯國家像中國那樣相信經濟發展是推動政治和文化領域合作的方式,我們將走上一條光明的道路。” “中國在中東國家中享有高聲望,中東國家歡迎中國的做法,也期望中國繼續積極推動中東地區實現和平與穩定。”埃及學者易卜拉欣·達拉維如是說。 |
相關閱讀:
- [ 01-25]習近平訪沙特、埃及、伊朗和阿盟總部成果
- [ 01-25]習近平結束對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國事訪問回到北京
- [ 01-25]習近平論述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時引用了哪些典故?
- [ 01-25]習近平主席訪問沙特、埃及、伊朗和阿盟總部成果豐碩意義重大
- [ 01-25]習近平會見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三組數字解讀訪伊亮點|漫評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