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欠薪案下降 如今,劉興報和他的工友們依然在討薪的路上。 不過,也有很多農民工比劉興報幸運,他們在猴年春節前拿到了工資。 記者調查了解到,盡管仍有欠薪問題存在,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 北京致誠農民工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佟麗華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近年來國家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后,單純欠薪案件數量明顯減少。無論從案件量還是涉及人數,群體性案件的下降趨勢都是比較明顯的。 記者注意到,2015年4月底,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所占比重為0.8%,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佟麗華說,從近年來援助案件整體來看,建筑領域欠薪案件雖然仍然占群體性案件的絕對多數,但案件和人數的所占比例都有大幅度下降。從個案來看,在2008年之前受理的群體性案件中,經常會有某個案件涉及40人或60人甚至更多;而2009年之后受理的群體性案件,主要類型往往在20人以下。 勞動合同是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以及規范權利義務的重要憑證。但佟麗華發現,在近些年的援助案件中,不簽訂勞動合同、否認勞動關系是一些用人單位逃避責任的慣用手法。 “2008年,勞動合同法出臺。從2009年到2014年,有4678名農民工在我中心受援,在他們中間,簽訂勞動合同的有1025人,簽訂率為21.9%。”佟麗華說,與此同時,用人單位通過各種方式來規避責任。比如簽完合同后單位收回,勞動者手中并沒有留存,或者讓勞動者簽訂空白勞動合同。 所謂簽訂空白勞動合同,是指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在空白合同上簽字,收回合同后才填寫具體內容。“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隨意填寫,只要不低于法定標準即可。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日后發生糾紛,很難證明當初單位口頭承諾的工作條件。”佟麗華說。 復合型案件增加 通過分析近年來辦理的大量涉及農民工的案件,佟麗華掌握了“大數據”。他發現,這些案件很少只是單純因為欠薪而引發的糾紛,大多數都是同時存在社保補償、拖欠加班費、解除勞動合同補償等問題。 佟麗華介紹,2011年,社會保險法確立了醫療費用、工傷保險待遇的先行支付制度。然而,直至2015年8月,在援助中心辦理的5件先行支付案件中,只有1件得到了落實。社會保險支付部門時常以沒有具體細則、沒有操作流程、不能通過電腦系統為由拒絕支付相關待遇。 “從2005年9月8日援助中心成立至2014年12月31日,在援助過的人中,涉及解除勞動合同主張經濟補償或賠償的有1459人,占17.5%。這其中又有78.6%的農民工被違法解雇,違法解雇是解除勞動合同爭議的主要原因。”佟麗華說。 佟麗華告訴記者,近些年農民工解除勞動合同的糾紛一直處于高發狀態,在解除勞動合同案件中,一些單位通過強制調動工作崗位、不給勞動者安排工作或者不給發工資的行為迫使其主動辭職;還有的單位要求勞動者必須寫“辭職申請”后才能給其結算未發的工資或者扣留的押金,以此來達到名為辭職實為辭退的目的,逃避支付經濟補償的責任。 “在中心援助的違法解雇案件中,不乏一些工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而被用人單位決然辭退的案例。”佟麗華說。 據佟麗華分析,解雇案件的高發,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低,工作技能和經驗要求低,如保安、保潔、銷售員、維修員、司機、餐飲服務等。無論農民工工作多長時間,單位都能迅速找到其他人替代。 佟麗華發現,近年來的另一個趨勢是,女性農民工案件持續增多。在外出打工時,女性農民工在年齡上具有特殊性,即使在生育高峰期,仍然有大量女性外出工作。“非常明顯的一個特點是,用人單位在明知女工已經懷孕的情況下,仍以種種其他理由將其解雇”。 佟麗華認為,這表明用人單位對于不得在女工孕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規定是明知的,因此才會變相找其他理由來解除勞動合同。比如聲稱其違反單位規章制度,或曠工;還有的以不給女工安排工作、調崗等方式強迫其主動離職,并且不給任何補償。 關于侵害農民工權益的新問題,劉興報并不知曉。他告訴記者,2015年,他都沒有正兒八經打過工,現在就想把被拖欠的工資要回來。眼瞅著年關將近,他不敢回家,沒法跟家里交代,更沒臉面對被他叫去工地干活的同鄉。 “天太冷了,住的地方連暖氣都沒有。要這點錢太難了。”劉興報不斷嘆氣。 劉興報面對的更直接的問題是,出門帶的幾百元錢也花完了。要不回錢,回家的車票都沒錢買了。 制圖/李曉軍 |
相關閱讀:
- [ 01-21]廣東工資條例修改劍指欠薪 逾期或加賠50%
- [ 01-21]鄭州一工地當場給農民工發百萬工資 承諾永不欠薪
- [ 01-18]國家反恐領導小組:嚴查惡意欠薪從源頭消除隱患
- [ 01-08]里約奧林匹克公園遭縱火 建筑工人抗議欠薪
- [ 12-30]人社部曝光10起欠薪案件
- [ 12-29]人社部公布一批欠薪犯罪案例
- [ 07-19]記者探訪:王林“王府”大門緊閉 鄒勇工廠停工欠薪
- [ 03-24]老板欠薪后失蹤 工人妻子施"美人計"誘其現身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