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擺式生活的“半城鎮化” “城里有家,鄉下有老家”——這是很多進城務工人員的夢想。“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3個百分點,每年城鎮人口增加2000萬人。 一間10余平方米的地下室,月租金達800元,相比翟喜娟一個月3000多元的收入,是一筆不小的開銷。2015年,北京商品房成交均價接近3萬元/平方米。“在北京買房,我不敢想。”翟喜娟說。 數據顯示,全國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2011年為2049元,2012年末為2290元,2013年為2609元,2014年為2864元,盡管呈逐年增長態勢,但城市里房租、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壓力仍讓務工人員感到城與鄉之間的鴻溝。 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達56.1%,城鎮常住人口達7.7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45%左右,努力實現1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盡管各地采取了多項措施保障農民工權益,但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的差距短期內仍難以彌合。數億進城打工的農民“鐘擺”于城與鄉之間,春運則是鐘擺式生活的縮影。戶籍制度和其背后附著的社會保障制度成為農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礙,實現“人的城鎮化”,關鍵在于織牢社會保障網、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調結構”催生的就近務工熱 作為一對雙胞胎的母親,翟喜娟打算兩年后回老家:“孩子快上學了,我們以后還是在老家附近找活兒干。雖然掙得少點兒,但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在大城市打幾年工再回老家,這樣的務工人員數量在增加。隨著國家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統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內陸省份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就業吸引力明顯提高,農民工就近務工日益普遍。根據百度大數據分析,近兩年春節,西部城市的熱度增加了很多。以重慶為例,瀘州、自貢、南充等地到重慶的遷徙較為密集。 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要求,未來要解決“三個1億人”的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就近就業將成為緩解春運難的重要因素。 “一定要看到中西部農村轉移勞動力就近就業的重要意義。”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指出,“當中西部若干個集聚了生活、工作功能的小城鎮不斷涌現,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將迎來新的增長點。”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有140多個,鎮區人口在10萬人以上的特大鎮有230多個,5萬人口以上的鎮有870多個。這些特大鎮和鎮將來可能成長為新生的中小城市,隨之會吸引更多的務工人員。 相關專家指出,如果這種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的調整能夠持續下去,春運期間跨地區、長距離的出行將逐步減少,“春運難”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如果農民工能真正融入城市,享受更好的醫療、就業、養老保障,真正成為市民,也將最大限度地減少春運客流。解決“春運難”的關鍵,不在“春運”本身,而在于“調結構”的勇氣和決心。 (記者 馮蕾 魯元珍 鐘超) |
相關閱讀:
- [ 02-08]除夕夜堅守春運一線的父女、母子、夫妻“搭檔”
- [ 02-08]網媒走轉改:被“互聯網 ”改變的春運回家路
- [ 02-08]廈門火車站樞紐綜合效益全面顯現 保障春運暢通
- [ 02-07]中國鐵路春運節前發送旅客超億人
- [ 02-07]春運節前全國鐵路發送旅客超億人 同比增10.6%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