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世界衛生組織16日說,在對抗寨卡病毒方面,各國的確需要考慮新方法,并表示看好輻射“絕育”和基因改造等“生物武器”來控制蚊子數量。 面對不斷蔓延的寨卡病毒,拉美等地區的民眾和研究人員已開始探索“奇招”,利用食蚊魚和生物殺蟲劑等“生物武器”來對抗傳播這一病毒的蚊子。 【基因改造】 “考慮到(目前)寨卡危機的(嚴重)程度,作為最直接的一道防線,世界衛生組織鼓勵(病毒)肆虐國家和地區加強利用各種新老方法來控制(傳播病毒的)蚊子(數量),”世衛組織說。 埃及伊蚊被認為是寨卡病毒最主要的傳播媒介。 由于傳統的滅蚊方式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世衛組織專家更加傾向新式的生物滅蚊方法,并肯定了輻射“絕育”技術的潛能。 為控制蚊子數量,巴西、墨西哥、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等美洲國家已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出手幫助,這一機構研究人員期望利用輻射“絕育”技術,令雄性蚊子失去繁殖能力,以減少該地區蚊子的數量。 除看好這一技術外,世衛組織專家還推薦由英國牛津昆蟲技術公司研發的基因改造技術。 該技術培養出的轉基因雄性蚊子交配后生出的蚊子幼蟲會早亡,通常在進入成年期、擁有繁殖能力前死亡,從而最終實現滅蚊的目標。 由于先前實驗證明基因改造技術的應用前景可觀,世衛組織專家建議對這一技術進行進一步的實地測試。 【“頑固威脅”】 目前,寨卡病毒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肆虐,巴西疫情最為嚴重。據統計,自2015年初以來,巴西已有150萬人被感染,并出現3例死亡病例。 世衛組織將該病毒稱為“頑固的威脅”。 巴西衛生部本月13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新生兒小頭癥確診病例已增至462例,其中有41例被認為與寨卡病毒存在關聯,但確切原因尚不清楚。不過,世衛組織認為,確認新生兒小頭癥與寨卡病毒的疑似關聯已指日可待。 “目前推測的這一關聯如果得到確認,會對受寨卡病毒侵擾的超過30個國家和地區的人類社會產生巨大影響,”世衛組織說,因此,各國急需加強控制傳播寨卡病毒的蚊子數量。(劉曦)(新華社專特稿) |
相關閱讀:
- [ 02-17]世衛組織稱需要5600萬美元抗擊寨卡病毒
- [ 02-17]漳州開展聯防聯控防范寨卡病毒 消除伊蚊及孳生地
- [ 02-16]中國第二例寨卡病毒感染者病情已明顯好轉
- [ 02-16]寨卡病毒或重創多國旅游業 日俄等國加強口岸檢疫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