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工業經濟頂住了下行壓力
2016-02-26 15:18:07?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當前,在國民經濟三次產業中,工業遇到的困難最多、壓力最大,穩增長、調結構的進展備受關注。 “2015年是形勢比較嚴峻的一年,但是我們頂住下行壓力,保持了工業平穩運行。”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產業結構也發生了積極變化,新舊動力轉換正積極推進。 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 數據顯示,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增速同比回落2.2個百分點。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同比回落2個百分點,比11月減緩0.3個百分點;環比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1月增長0.41%。 我國工業總體上保持了緩中趨穩的運行態勢。2015年,結構調整早、轉型升級快的省份工業運行平穩,多數省份工業運行質量效益持續提升,東部地區利潤同比增長3.2%,拉動全國工業利潤增長1.92個百分點。 苗圩分析認為,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相對于前些年兩位數的增幅明顯回落,但6.1%的速度也不低,仍在工業運行的合理區間。 從國際環境看,截至去年,全球貿易增速已連續4年低于整個經濟增速,帶來我國出口大幅度下滑。2015年我國工業產品出口負增長1.8%。從國內情況看,勞動力、原材料、土地等要素價格上升,再一味地追求高速增長既無必要,也不可能。從結構調整看,由于“營改增”擴大范圍,研發設計、品牌營銷、物流采購等業務逐步成為獨立產業。從工業運行情況看,2015年四個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4%、6.3%、5.9%和5.9%,季度波動幅度不超過0.5個百分點。從區域來看,19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下滑較大的省份基本上是能源、資源、重化工業比重較大的省份。 總的來看,工業運行面臨的困難,是投資、出口需求明顯下行的必然結果。工業領域行業、企業、地區走勢日趨分化,鋼鐵、煤炭等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及相關重點地區承受著結構調整陣痛。 針對下行壓力加大,國家及時采取了穩增長措施對沖。去年以來,國務院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有利于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政策措施。近期,八部委又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若干意見》。工業穩增長、防下滑的力量正在進一步聚集。 “隨著政策措施不斷落實,效果不斷顯現,工業持續下行的勢頭可以得到遏制,對此我們抱有信心。”苗圩透露,現在政策工具箱里面還有不少儲備,隨著情況變化還將及時出臺一些新的政策措施,保證工業經濟穩定增長。 |
相關閱讀:
- [ 02-26]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福建居全國第八 處優勢地位
- [ 02-26]莆田:企業采購本地產品最高獎勵50萬 促進經濟增長
- [ 02-26]閩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八 比上期升1位
- [ 02-26]英媒:G20難達成重大協議 新興經濟體已獨自行動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