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解中國“十二五”農業農村科技成果
2016-03-01 16:42: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農業科技進入領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的新階段。”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1日在北京發布一組“十二五”期間農業農村科技成果的數字。 56%、48%——據測算,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由43%提高到48%。 365.5公斤——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產由2010年的每畝331.7公斤增長到2015年的365.5公斤。 “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畜禽品種良種化、國產化比例逐年提升。”徐南平說,奶牛良種覆蓋率提高到60%左右,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3%以上。 1000億元、24.63億元——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馬連芳介紹了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其中,在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13個糧食主產省,五年間累計增產糧食5600多萬噸,增加效益1000多億元(人民幣,下同)。 2013年啟動的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在河北、山東、天津、遼寧等地示范推廣總面積達1756.9萬畝,總增量33.6億斤,增效24.63億元。 38、36、83——“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徐南平說,已建立水稻生物學、作物遺傳改良等3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36家農口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83家農口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十二五”期間共有175項農業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獎,主要科技創新指標躋身世界前列。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選育并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100多個,累計推廣15億畝。 72.9萬——中國現有科技特派員72.9萬人,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5.14萬個,創業企業1.59萬家,建立科技特派員服務站1.6萬個,直接服務農戶1250萬戶,受益農民6000萬人。 4827億元——“目前全國共批準建設了246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徐南平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新活力,這些園區引進培育的企業總數達6376家,年產值4827億元,上繳稅額95.5億元。 據悉,科技部已批復了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城、河北環首都現代科技示范帶等8個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國務院批復設立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5.4億元——“‘十二五’時期,科技部開展產業扶貧和創業式扶貧,選派科技特派員等到貧困地區開展創新創業服務。”馬連芳說。 通過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支持中西部選派和培訓農村科技人員。中央財政共支出5.4億元,累計向1268個“三區”縣選派了近4萬人次科技人員,培訓了5000多名科技人員。 3000萬元——科技部共支持了20個中美農業科技合作專項,資金3000多萬元。還與美國農業部簽署農業旗艦項目議定書等,建立了4個聯合研究中心。 此外,中方還與蓋茨基金會簽署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共同啟動實施19個資助項目。與埃塞俄比亞農業部簽訂備忘錄,批復寧夏牽頭建設中國—阿拉伯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完) |
相關閱讀:
- [ 03-01]“十二五”成績大盤點
- [ 02-29]“十二五”中國站穩“世界第一陣營”
- [ 02-28]“十二五”期間龍巖旅游產業發展逆勢上揚
- [ 02-27]盤點十二五:價格改革全面著力多點突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