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強化考核問責機制落實新五年規劃“硬指標”
2016-03-09 22:14:38?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林雯晶 陳暉 |
分享到:
|
新華社北京3月9日電 題:中國強化考核問責機制落實新五年規劃“硬指標” 新華社記者楊丁淼、張展鵬、雙瑞 剛剛結束河南蘭考縣掛職工作的楊志海,回想起在基層扶貧工作的緊張狀態仍會“冒汗”:“一刻不敢放松,心里仿佛壓著塊大石頭。” 蘭考,因窮而聞名,也是中共干部楷模焦裕祿工作過的地方。“我們作為基礎較好的貧困縣,如果排名靠后的話,不僅臉上掛不住,還要被上級問責和約談。”楊志海說。 中國要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屆時必須使現有55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是中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莊嚴承諾。該目標同樣被寫入了中國“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作為25項主要指標之一,正在接受全國各地代表委員的審查討論。草案通過后,這將成為中國政府5年內必須完成的“硬指標”。目前中國各地紛紛從省到鄉層層立下“軍令狀”,確保脫貧攻堅不流于“紙面承諾”。 “十三五”規劃中的量化指標包含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和資源環境等多個領域,涉及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完成指標,相關責任人將面臨政績考核和問責,嚴重的可以免職,甚至追究法律責任。 中國在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時尤其強調強化規劃實施保障,要求發揮中共領導核心作用,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體系,調動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注重黨政領導干部的問責。新世紀以來,中共不斷繼承和豐富問責機制,推動問責向常態化、制度化和法治化邁進,“政績考核體系”應運而生并持續完善。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認為,西方的彈劾主要在國會和議會范圍內,而中國既有行政系統內部的問責機制,又有獨立于政府之外的人大承擔監督功能,可以預見未來五年,各級官員在雙線監督下不敢懈怠。 2015年,河南省率先出臺辦法改革貧困縣扶貧開發考核評價機制,明確扶貧開發占60%的考核權重,GDP和其他一共占40%的考核比重。用考核的指揮棒,引導貧困縣的縣委書記和縣長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上。 這個考核辦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嚴”和“準”,先脫貧有獎勵可重用,后脫貧要批評要問責。這就使得各地扶貧開發出現了“明爭暗賽”“一把手抓一把手”的局面。 河南省委組織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以來,河南共調整“下”干部1134人,其中問責處理和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的達到272人。 汪玉凱說,為了確保各項目標實現,中央要將“十三五”規劃進行目標分解,畢竟五年中每一年的情況都有所不同、每個省市縣的情況也有差異。 根據中央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的要求,近年來,安徽省根據區域發展的基礎、條件及各地資源稟賦,進一步完善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將16個市分成四類進行考核,有的偏重農業發展,有的強化綠色發展,促進了各項目標任務的落實,推動了各地的科學發展。 “隨著政績考核體系愈加科學和權威,基層有壓力,更有動力。”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銅陵市委書記宋國權表示,可能我們不太習慣于發表“演講”,但是完成中央所制定的規劃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底線,我們只會干得更好、更快,所謂“上下同欲者勝”。 考慮到經濟客觀規律和未來復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政治考核體系也并非全是“緊箍咒”。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表示,中國的問責機制是辯證的,通過約束性指標打擊懶政和不作為,也會通過預期性指標保護和激勵先行先試、勇于改革者。(參與采寫:許曉青、李琳海) |
相關閱讀:
- [ 02-29]全面小康進入“倒計時” 扶貧考核“指揮棒”指向何方?
- [ 02-22]北京市醫管局:將打擊“號販子”將納入醫院考核指標
- [ 02-21]考核銀行定向降準情況與新增貸款增速無關
- [ 02-21]央行:考核銀行定向降準情況與新增貸款增速無關
- [ 02-20]北京市衛計委:打擊號販子將納入醫院考核指標
- [ 02-18]全面推進政務公開10條“干貨”:政務公開納入考核
- [ 02-17]中辦國辦印發《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
- [ 02-17]22省扶貧考核:虛假脫貧的省級負責人將被約談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