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話兩會12】:我為什么肯定中國能夠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
2016-03-11 17:20:32? ?來源:中國日報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羅思義(John Ross): 英國 在全國人大召開期間,中國宣布“十三五”期間(2016-2020)經濟年均增長底線是6.5%以及2016年的預期目標是6.5%-7%。一些西方經濟學家對此提出質疑。實際上,中國將重點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這些目標,而且對供給側因素進行分析后就會清楚地顯示,最低6.5%的經濟增速必定可以實現。 由于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疲軟,國際經濟整體形勢也不樂觀,特別是在貿易領域。貿易增速放緩對中國以及所有國家的供給側都帶來了影響,限制了從國際分工中獲益的能力。因此,中國在下一階段將不得不依賴國內供給側來確保增長目標的實現。全球經濟增長的數據也指出了哪些是最強有力的供給側因素以及為何這些因素能夠讓中國成功實現目標。 要理解中國實現經濟增長目標的根本原因,首先要明白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速嚴格受制于“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例”與“增量資本產出率”之比。增量資本產出率是量化投資效率的一個指標,是指經濟每增長1%所需要資本增量占GDP比率。根據世界銀行的最新數據,中國2014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達到44.3%,增量資本產出率是6.1,中國的經濟增速因此為7.3%。 |
相關閱讀:
- [ 03-10]2016年計劃報告解讀:設定GDP區間目標有利于提振信心
- [ 03-08]國際輿論看好中國平衡推進經濟增長和結構改革
- [ 03-08]新西蘭駐華大使:中國提出經濟增長的創新理念意義非凡
- [ 03-07]解讀政府工作報告:爭了幾個月的供給側 報告給出了答案
- [ 03-07]日本政府擬7月下旬起全年開放京都迎賓館
- [ 03-07]俄專家關注中國“兩會”: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
- [ 03-07]海外輿論熱議中國兩會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理性務實
- [ 03-07]海外看兩會:"中國信心"仍在向全球范圍釋放正能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