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政治經濟學解碼
2016-03-13 13:10:44??來源:新華視點微信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 關鍵詞四:新發展理念 【直通兩會】 3月5日,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幾位代表不約而同談到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等。習近平說,創新發展理念是方向、是鑰匙,首要的是創新。要抓住時機,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基礎科技領域作出大的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取得大的突破。 3月7日,在黑龍江代表團,習近平就東北振興同代表們展開交流。習近平說,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是國家一項重大戰略。全面振興決心不能動搖,工作不能松勁。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 3月10日,在青海代表團,總書記關心地詢問青海保護生態環境、推進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情況。他強調,一定要生態保護優先,扎扎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原聲回顧】 要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對我們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獲得的感性認識的升華,是對我們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總結,要堅持用新的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不斷破解經濟發展難題,開創經濟發展新局面。 ——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說。 【幫你讀懂】 古人說:“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并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對建議稿進行謀篇布局。 正如習近平在關于建議稿有關情況的說明中所言,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 關鍵詞五:“兩手”論 【直通兩會】 3月5日,在上海代表團,習近平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關鍵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該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該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要推進簡政放權,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探索新的政府管理體制。 【原聲回顧】 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證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說。 【幫你讀懂】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發揮市場作用,也要發揮政府作用,但兩者的職能是不同的。 回顧歷史,黨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七大提出“從制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修改為起“決定性作用”,并要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由此可見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一個新突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新成果。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機統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既不能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 關鍵詞六:新常態 【直通兩會】 3月4日,參加民建、工商聯界委員聯組會時,習近平說,“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新常態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關鍵看怎樣認識和把握,認識到位、把握得好、工作得力,就能把挑戰變成機遇。民營企業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新創造精神,正確認識、積極適應新常態,爭取新常態下的新作為、新提升、新發展。 【原聲回顧】 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習近平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常態”概念。 【幫你讀懂】 “新常態”具體指什么?習近平在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給出了答案:“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新常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就能行穩致遠。 |
相關閱讀:
- [ 03-13]陳經緯委員:習近平提“三個沒有變”給民營企業吃了定心丸
- [ 03-13]政協委員:習近平講話為非公經濟發展安上“定盤星”
- [ 03-13]習近平講話為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提供指南
- [ 03-13]習近平提“親”“清”二字的歷史淵源
- [ 03-13]七天五次講話!習近平兩會為這五種人“撐腰”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