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程思煒 實習生 彭彬 “十三五”規劃綱要在剛剛閉幕的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與此同時,一檔名為“《解讀中國》之《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的系列網絡短片近日在奧一網、華爾街日報英文網等境內外各大網站悄然上線,僅僅上線兩天,短片境內外的點擊量合計已經超550萬次。短片里,27名海外學者、國際政要、國際組織官員、海外作家等人士點贊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并各自談論對未來五年中國發展路徑和理念的看法。而隨著短片的熱播,這一系列短片的制作方“解讀中國工作室”的神秘背景也受到網友關注。
國際牛人熱評“十三五”
南都記者注意到,這檔《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系列短片于今年兩會期間在境內外各大新聞、視頻、社交網站上推出。審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重要議程之一。
短片每集3-7分鐘,共10集,均為訪談形式。五大發展理念、經濟新常態、全球治理等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是短片內容的主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套短片集中地邀請了一批國際人士,點評他們眼中的“十三五”。其中既包括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凱瑞·布朗、美國林肯研究院前院長格里高利·英格拉姆等國際知名智庫、大學的學者,又有秘魯前總統亞歷杭德羅·托萊多、孟加拉國前總理法赫爾丁·艾哈邁德等國際政要,還包括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重要國際組織的官員,以及皮埃爾·皮卡爾等海外作家。
這些國際人士大多對中國有多年關注和深刻了解,他們肯定了中國這些年的成就。“我記得2000年到北京農村的時候,看到有些人生活貧困,很艱難,但是現在我看到中國實現了很大的進步。”法國作家、中國問題專家皮埃爾·皮卡爾說。
受訪者談起對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的觀察。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凱瑞·布朗指出,“十三五”規劃將更有效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發展的相關措施,因為中國工業化增加了環境負擔,這影響到人民生活質量。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肖逸夫注意到,中國在新的五年計劃期內,更強調綠色增長以及發展新技術和新能源,這正在產生積極效果。他認為去年的巴黎氣候大會取得成功就得益于中國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美國的參與。
聚焦中國經濟議題
這套系列短片最關注的是中國經濟議題,10集短片中至少有3集專門討論中國G D P增速、經濟新常態等話題。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經濟下一步走向何方?短片對這些國際社會最關心的熱點話題一一回應。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發展將更注重質量。“我認為所有的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首先會重點關注數量,增加產量,讓更多的人進城等,接著就需要更多地關注質量問題。”土耳其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T E PA V )執行總裁、土耳其T 20主席古溫·薩克說,中國現在把重點放在質量問題上是正確的。
美國林肯研究院前院長格里高利·英格拉姆表示,中國正走向技術前沿,而越是接近技術前沿,經濟便開始放緩,因為適應現有的技術容易,開發新技術難。他表示,現在應當認識到,增長率降低是合理的。
他同時指出,7%的增長目標比很多其他經濟體都要高,更是比多數工業化經濟體低于3%的增長率要高得多。“因此7%的經濟增長率并不低,恰恰相反,它體現了中國經濟的非凡表現。”
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凱瑞·布朗則認為,中國由過去超過10%的經濟增長率下降至預期6.5%-7%,意味著中國處于一個更為復雜的發展階段。因此,不能僅參考G D P,需要使用全方位的整體衡量模式。
在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看來,經濟新常態將致力于推動高科技行業和消費者為導向的產業發展,總體來說就是與中國國內市場需求相關的產業,其目的在于提升投資效率和勞動生產率。
“外嘴”講五大發展理念
去年,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
《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系列短片里,經濟結構、綠色發展、“一帶一路”等關鍵詞在受訪者口中頻現。這些國際人士所談內容實際暗合了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顯示出一種借助“外嘴”說話的對外傳播方式。
例如有專家認為,“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結構應更創新優化。加拿大約克大學政治系教授丹尼爾·德雷齊認為,以出口為主的高速經濟增長即將結束,中國如何從出口為主,轉向以國內消費和服務業為主,這是巨大的挑戰。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對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的重視,令世界銀行交通、水資源和城市發展部主任安東尼·佩萊格里尼印象深刻。他說,中國是唯一從低收入起步,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沒出現大規模貧民窟的國家。
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和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阿馬爾·巴塔查雅注意到中國在污染治理上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介紹,中國計劃每年要花費G D P的3%來治理水污染和空氣污染。中國在治理污染基礎設施方面的花費,要比巴西全年在所有生活基礎設施上花的錢還多。
“中國發展不好的一面在于對環境的破壞,而好的一面在于中國領導人看起來是非常堅定地要改變這一現狀。”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說。
至于中國開放的發展理念,許多受訪的國際政要、國際組織官員都深有體會。南非農業開發與土地改革部部長古吉萊·歐內斯特·恩昆蒂說,中國的政策戰略是非常務實的,“中國呼吁‘大家一起合作’,這是一種包容性的做法。”
秘魯前總統亞歷杭德羅·托萊多則認為,中國和拉美國家要遠離貧困,最有效的途徑是建立一個分享型的社會,最重要的就是投資于人們的智識,提高教育質量。
名單
●知名媒體評論家、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
●土耳其經濟政策研究基金會(TEPAV)執行總裁、土耳其T20主席古溫·薩克
●加拿大約克大學政治系教授丹尼爾·德雷齊
●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院院長凱瑞·布朗
●印度國家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所所長 拉汀·羅伊
●秘魯前總統 亞歷杭德羅·托萊多
●世界銀行交通、水資源和城市發展部主任 安東尼·佩萊格里尼
●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 埃·格羅克
●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高棣民
●丹麥奧爾堡大學教授 亨里克·隆德
●加拿大約克大學法學與社會、政治學系教授 雅各布斯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院長 肖逸夫
●布魯金斯學會全球經濟和發展項目高級研究員 阿馬爾·巴塔查雅
●南非農業開發與土地改革部部長 古吉萊·歐內斯特·恩昆蒂
●紐約大學文理學部教授 環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沈丹森
●肯尼亞恩達魯工商業園區執行董事 汪嘉·米丘基
●美國林肯研究院前院長 格里高利·英格拉姆
●美國新興市場論壇創始董事和首席執行官 哈瑞爾達·考利
●亞洲開發銀行前常務副行長拉賈特·納格
●法國知名學者、作家 皮埃爾·皮卡爾
●孟加拉國前總理 法赫爾丁·艾哈邁德
●澳大利亞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研究員 崔斯特瑞姆·塞恩斯伯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展中心全球發展研究部主任 卡爾·達爾曼
●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主席羅欣頓·麥德拉
●德國發展研究所世界經濟與發展融資部主任 彼得·沃爾夫
●印度智庫GatewayHouse地緣經濟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阿克謝·馬瑟
●南非前總統府部長 伊索普·帕哈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