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海雄: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2016-03-19 09:49:09??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徐嶸 |
分享到:
|
編者按:習近平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是黨的一項重要工作,是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要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和影響力。今年的兩會報道成為檢驗媒體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的最好“試金石”。從全國媒體報道情況來說,廣東傳媒業可謂精彩紛呈。過去藉藉無名的廣東衛視,在3月5日中國人大會議開幕當天,奪得融合指數、收視率和活躍度三項冠軍。南方都市報用7個版篇幅重磅推出“習近平總書記的兩會時間”特別報道,圖文并茂地報道了習近平總書記同出席全國兩會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紀實,立意高遠,氣勢磅礴,一氣呵成,深受讀者好評。在當前融合轉型背景下,廣東省委宣傳部積極求新求變,亮點頻出,兩會的報道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新華社最年輕的副社長,到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慎海雄對廣東傳媒業發展的思考、探索與實踐,很好地解決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事實證明,唯有敢于擔當,方能攻堅克難;唯有主動作為,方能屹立潮頭。2015年歲末,慎海雄在接受《傳媒》記者專訪時曾表示新聞宣傳領域“南方聲音”的正能量開始確立,這證明廣東媒體完全具備在新形勢下大展拳腳的底蘊,只要認清形勢、正視問題、居危思危,拿出義無反顧的勇氣、舍我其誰的志氣、攻堅破冰的銳氣,與時俱進、奮勇開拓,相信廣東傳媒業一定能在融合發展的時代潮流中邁開新步伐、再創新輝煌。 融合發展的“集結號”已吹響,改革初見成效 《傳媒》:一直以來,廣東傳媒業特別是廣東報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在當前媒體轉型融合背景下,您如何看待廣東傳媒業的發展現狀? 慎海雄:廣東是一個媒體大省。目前,全省公開出版報紙141種,期刊381種,廣播頻率148個,電視頻道163個,備案網站67萬家;擁有南方報業、羊城晚報、廣州日報、深圳報業等多家報業集團,也擁有騰訊這樣的互聯網企業。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廣東也是一個經濟社會活力充足,但輿論環境高度復雜的地區。近年來,隨著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的深刻變化,我們深深感到,加強主流媒體輿論引導能力建設形勢更加逼人、任務更加緊迫。主流媒體如何做到既有堅守的定力,又有創新的魄力;既能直面自身不足,積極應對社會發展和技術變革帶來的挑戰,又能利用自身積淀,自信地去定義和引領新的輿論場,這是一個需要加快探索、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 應當說,廣東媒體發展起步早、市場化程度高,特別是廣東報業,在傳統媒體時代的發展領先于全國。但是,昔日的輝煌不代表今天的榮光。當今傳媒業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局,要在新一輪融合發展中屹立潮頭,必須進一步增強改革發展、主動作為的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就目前廣東省媒體情況來看,融合發展的“集結號”已吹響,省主要媒體正結合各自優勢和特點,以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為目標,大膽探索創新,努力推動內容、渠道、平臺、管理等深度融合,不斷增強自身傳播力與競爭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5年以來,在“9·3”閱兵、習近平總書記廣東考察3周年等一系列重要節點、重大活動中,《南方日報》等廣東媒體表現出色,社會各界充分肯定;“12·20”深圳光明新區滑坡事故發生后,廣東各媒體引導有力,充分彰顯了服務大局的責任擔當。新聞宣傳領域“南方聲音”的正能量開始確立,這證明廣東媒體完全具備在新形勢下大展拳腳的底蘊。但與中央和廣東省委的要求相比,與中央主要媒體和部分兄弟省市相比,與廣東經濟大省、媒體大省的地位相比,工作的力度還不夠強、發展的步伐還不夠快、項目的影響還不夠大。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廣東傳媒業具有很好的條件和基礎,而且不缺乏改革創新的土壤和文化基因,只要認清形勢、正視問題、居危思危,拿出義無反顧的勇氣、舍我其誰的志氣、攻堅破冰的銳氣,與時俱進、奮勇開拓,相信一定能在融合發展的時代潮流中邁開新步伐、再創新輝煌。 胸懷大局、把握大勢,搶占轉型融合制高點 《傳媒》:伴隨互聯網裂變式發展,眼花繚亂的新媒體對以紙媒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形成強大沖擊,黨中央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但不少人對傳統媒體生存發展前景仍存在悲觀態度,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慎海雄:隨著新科技革命浪潮的迅猛沖擊,新聞信息產品的內容和結構、傳播終端的形態和功能、受眾的心理和習慣,都在發生革命性變化。特別是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的迅猛發展,互聯網生成輿論、影響輿論的能力日漸增強,年輕一代更是將新媒體作為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傳統媒體面臨市場被壓縮、影響力下降、輿論引導和主導能力削弱等問題。這甚至成為一個關系到我們黨能否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和話語權的重大問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黨中央著眼于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要適應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的新情況,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能否按照中央部署和總書記的要求,跟上時代步伐,在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上走穩走快走好,考驗我們的使命擔當,也考驗我們的能力水平。 對傳統主流媒體來說,融合發展是一項顛覆性的系統工程,發展過程必定充滿坎坷,不可能一馬平川。我們必須正視輿論生態和媒體格局深刻變化給新聞宣傳工作帶來的全方位、深層次影響,但也完全沒有必要自哀自怨、自暴自棄,甚至對黨的宣傳思想輿論陣地能不能守得住、能夠守多久心生疑竇、缺乏自信。事實上,各類媒體都是科技變革的產物。在信息技術一日千里的今天,任何媒體形態都可能會死亡、會被顛覆,但是新聞不死、內容為王!而且,機遇也夾雜著沖擊迎面而來。比如,在五花八門的新聞信息幾近爆炸式增長的當下,受眾更渴望的是權威新聞、有價值的信息,而不僅僅是鋪天蓋地、真偽莫辨的碎片化泡沫。傳統媒體在這方面的優勢,恰恰是任何其他新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從當前種種跡象來看,傳統主流媒體守護輿論底線、設置輿論議程、提供輿論準繩的功能和作用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引導輿論的責任擔當更加凸顯。只要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積極搶占轉型融合制高點,在未來的媒體格局中仍然可以大有作為。 《傳媒》:推動媒體轉型融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請您談談廣東省在這方面有什么思路和舉措? 慎海雄:黨中央作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戰略部署一年多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大力貫徹落實中央改革部署,出臺《廣東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我省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工作目標、任務舉措和保障措施,建立省有關部門和新聞單位、文化企業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設立媒體融合發展扶持資金,論證確定一批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全面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積極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從我省層面來講,下一步主要在以下幾方面著力:一是進一步優化媒體布局。推動廣東省內報業、廣電媒體加強合作,共享資源,提高資產利用效率,降低媒體運營成本,減少同質化和重復建設,共同提升服務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進一步打造拳頭產品。采取扶優汰劣的思路,推動省主要媒體整合新媒體單元,治散治小治濫,高起點謀劃、大手筆投入,力爭打造出幾個在國內叫得響的標桿項目、拳頭產品。比如,扶持“南方+”“樂活”等新媒體項目,探索“新聞+服務”“信息+創意”產品模式;整合省主要媒體資源,推動成立財經傳媒集團,全力打造國內一流的專業財經服務平臺。三是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充分運用好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政策,學習國內兄弟省市的成功經驗做法,打破不合理的體制機制阻礙,強化主流媒體的平臺整合能力、資源匯聚能力,吸引優質人才、技術、資本和管理力量的流入。目前,廣東正在籌劃設立百億元規模的新媒體產業投資基金,以市場化運作模式助力媒體融合發展。 對于廣東省主要媒體來說,必須立足于繼續發揮好輿論引導主力軍作用,把爭奪用戶和陣地作為頭等大事對待。在目前媒體整體發展環境和階段下,主流媒體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思路。一方面,要努力守住傳統媒體陣地,提升內容質量,利用更好的服務延緩受眾流失的規模和速度;創新營銷手段,維持廣告和發行等傳統營收的相對穩定,努力為轉型發展贏得時間。另一方面,要前瞻布局,尋找未來的戰略支點,大力向新媒體拓展,搶奪互聯網陣地和用戶,在資源重構中再造媒體的核心載體與平臺、內容支撐體系、生存贏利模式,努力實現華麗轉身。 守住黨的思想輿論陣地,讓其充滿生機 《傳媒》:您到廣東后多次提出,新聞媒體要“堅守底線勇開拓,敢于創新不可逾矩”,能否具體談談這句話應該如何理解? 慎海雄:面對當前的形勢任務,新聞媒體必須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如果墨守成規,以不變應萬變,坐失發展機遇,傳統媒體只能越來越式微。唯一的出路就是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揚長補短,在融合發展中創造新優勢、贏得新空間。但是,媒體要大發展,走正道是前提。任何旁門左道、歪門邪道最終都會損害媒體發展的根基。只有守好底線才能放開手腳大干一場,只有嚴于自律才能踏踏實實謀劃未來,只有系上安全帶才能在空中跳出曼妙的舞姿。必須按照黨中央的精神,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管理,做到事業發展到哪里,管理就跟進到哪里,確保媒體融合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 一方面,必須堅持創新為要,切實提高新媒體環境下駕馭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規律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強調創新為要,指出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充分彰顯了中央對互聯網戰略、互聯網思維的高度重視。如果我們還是因循守舊地按照過去的老套路、老規矩來做宣傳、管宣傳,自娛自樂,自拉自唱,自說自話,“以不變應萬變”,其結果必然是陣地萎縮、名存實亡。這其實也是一種失職瀆職!我們必須堅持把創新貫穿于一切工作中去,用創新思維來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創新宣傳思想工作方法手段,改進宣傳話語體系,創新工作體制機制,真正實現有效宣傳、有效管理,守住陣地,壯大陣地,開創我省宣傳思想工作的新局面。去年下半年,廣東啟動了媒體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工作,其目的就是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輿論引導評估體系,引導媒體在融合發展背景下敢于創新、勇于開拓,更好地鞏固主陣地,壯大主流輿論聲音。 另一方面,要堅持導向管理不能含糊,陣地管理不能懈怠。在新的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下,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必須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只有立好規矩、亮明底色、筑牢底線,才能在創新中掌握主動權、主導權。要始終把正確導向貫穿到媒體融合發展的各環節、各方面和全過程中,確保內容、流程、渠道、技術、終端等各方面都不出問題。融合發展使媒體經營結構、隊伍結構、資本結構等日趨復雜多元,增加了媒體人財物、項目和導向管理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要海闊天空地想,如履薄冰地干。在融合發展中不允許出現顛覆性的錯誤。無論是輿論陣地的安全,還是資金、項目的安全,都要得到充分保障。尤其是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領域,必須講究戰略和戰術,創新管理理念,確保風險可控、效果可期。不能辛辛苦苦搞融合,最后背上了包袱,甚至丟失了陣地。 《傳媒》:近段時間來,《南方日報》等廣東媒體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出不少重磅時評文章,產生良好輿論反響,甚至成為一種現象。請問您如何看待融媒體時代評論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慎海雄:評論代表著媒體的立場和聲音。2015年下半年以來,《南方日報》圍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刊發了一系列的重要評論,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后刊發的長篇評論員文章《論五大發展理念》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刊發的《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社會各界反映都不錯。這給了我們進一步打造“南方評論”高地的信心,也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時代,媒體評論工作必須進一步強化。一方面,媒體評論是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宣傳教育的有效手段。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行了一系列新實踐,主流媒體必須通過及時到位的宣傳闡釋,積極參與到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建設中來。另一方面,當今復雜的輿論生態下,各種信息良莠不分,真偽難辨。這迫切需要主流媒體強化陣地意識,敢于出擊,勇于應對,更加積極有效地傳播正能量,更加旗幟鮮明地揭露、反擊錯誤的思潮和觀點,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的問題上,擲地有聲、一錘定音,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 在新形勢下,媒體評論工作要切實與時俱進。一是要更精準。深刻領會中央精神,準確把握社會心理,提高輿論引導的有效性。二是要更及時。針對互聯網傳播特點,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強音、正視聽。三是要更多元。適應不同的傳播載體和手段,在題材和形態上探索創新,讓正確的思想輿論入腦入心。(完) |
相關閱讀:
- [ 03-18]習近平聽取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情況匯報
- [ 03-18]習近平:不要“要錢不要命”的發展
- [ 03-18]習近平心中的扶貧短板如何補齊?
- [ 03-17]習近平兩會新語之“意”字篇
- [ 03-17]習近平同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紀實
- [ 03-17]習近平:精準扶貧要扶到點上、根上
- [ 03-16]習近平簽署第四十三號主席令
- [ 03-16]習近平致電祝賀丁覺當選緬甸總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