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改增將全面完成 新增不動產首次允許納入抵扣
2016-03-21 07:08:00??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李克強總理3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此外,允許將新增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增加進項抵扣,加大企業減負力度,促進擴大有效投資。預計今年營改增將減輕企業稅負5000多億元。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允許新增不動產納入抵扣加大了減稅規模,釋放企業活力,成為拉投資、穩增長利器。 作為此次營改增減稅的主力,不動產納入抵扣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這意味著通過外購、租入、自建等方式新增不動產的企業都將因此獲益。 自2009年起,全國實施從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的改革,但只允許機器設備等固定資產抵扣,不動產不能抵扣。“繼上一輪增值稅轉型改革將企業購進機器設備納入抵扣范圍之后,本次改革又將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今后,無論是制造業、商業等原增值稅納稅人,還是營改增試點納稅人,都可抵扣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財政部相關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斌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比如新建一個廠房,投資一個億,如果稅率11%,就可以抵扣1100萬元的稅款。”即不含稅價格1億元,稅率11%,進項稅額1100萬。支付給房地產企業的總共價稅合計11100萬,其中計入固定資產原值1億,計入進項稅額1100萬。 專家表示,我國2009年開展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的時候,一方面擔心財政減收,一方面擔心固定資產投資過高,擔心在經濟高漲的時候進一步火上澆油,因此只允許抵扣機器設備,沒有允許不動產抵扣。而當下允許新增不動產抵扣,實際上是釋放了鼓勵投資的明確信號,是一個重要的宏觀政策措施。張斌表示,投資中的稅負大幅下降肯定是利好。 上述財政部相關司負責人也表示,將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比較完整地實現了規范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有利于擴大企業投資,增強企業經營活力。 當然,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全面實施營改增,除了規定將新增不動產納入抵扣外,還明確從今年5月1日起,將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實現貨物和服務行業全覆蓋,打通稅收抵扣鏈條,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升級。 據悉,營改增后,建筑業和房地產業將適用11%的增值稅稅率,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據測算,四大行業涉及的納稅人總數近1000萬戶,是前期營改增試點納稅人總戶數的近1.7倍,年營業稅規模占原營業稅總收入的比例約80%。 會議還規定,新增試點行業的原有營業稅優惠政策原則上延續,對特定行業采取過渡性措施,對服務出口實行零稅率或免稅政策,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對此,專家表示,營業稅優惠原則上保留是為了保證試點行業稅負穩定,營改增后如果沒有這些優惠,企業稅負可能上升,這些過渡性措施都是為了確保全部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營改增是深化財稅改革的‘重頭戲’,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營改增具有基礎性、先導性的特點,在整個經濟層面影響大、范圍廣,牽一發而動全身。”上述財政部相關司負責人表示。 “通過營改增進一步減輕企業稅負,是財稅領域打出‘降成本’組合拳的重要一招,用短期財政收入的‘減’換取持續發展勢能的‘增’。”上述財政部相關司負責人表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基本消除了重復征稅,打通了增值稅抵扣鏈條,促進了社會分工協作,有力地支持了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 我國自2012年1月1日起開展營改增試點以來,二、三產業增值稅抵扣鏈條打通,促進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營改增以來,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超過工業、農業,成為我國第一大產業且占據半壁江山。 對于今年5月1日全面推開的營改增改革試點,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解釋了改革后為何仍叫“試點”。他指出,原來增值稅和營業稅并存造成一定扭曲,包括企業行為和財務方面的扭曲,因此改革中采取了不少過渡措施,全面推開后是一種全面的試點。 |
相關閱讀:
- [ 03-20]李克強拍板“營改增”:必須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 [ 03-20]營改增將全面推開 廣東省國稅局:最緊迫的是解決發票問題
- [ 03-20]營改增試點5月1日起全面推開 企業預計稅負5000多億元
- [ 03-20]李克強拍板“營改增”:必須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 [ 03-19]李克強拍板"營改增":必須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