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改革助力經濟穩增長 營改增發力“最后一公里”
2016-03-21 22:29:2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21日電(記者 高暢)財稅改革“重頭戲”終于全面落地。日前,國務院通過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 眾所周知,這四大行業一直是難啃的“硬骨頭”。2016年“兩會”剛剛結束,通過新華社授權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油墨未干,重磅政策即落實啟動,如此迅速,著實引人關注。 據悉,全面推開“營改增”后,預計全年減稅額度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規模是前期試點的一倍。 經濟穩增長出“實招” 改革要著眼大局,從細處入手。當前,國際經濟環境錯綜復雜,我國經濟也面臨下行的壓力。2015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50%。第三產業比重的大幅增加,服務業突飛猛進,營業稅重復征稅的弊端越來越突出。 在此背景下,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營改增”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為企業整體減稅降負,激發活力,讓其“輕裝上陣”,同時也是財稅領域打出“降成本”組合拳的重要一招。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5月1日起,全面實施“營改增”,并承諾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營改增”今年是個硬任務。這樣做有利于支持服務業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一個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特別是將不動產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投資的部分可以抵扣,有利于企業投資。 對企業來說,原本營業稅體制下許多成本無法抵扣,導致成本費用高企。在增值稅體制下,由于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企業可以將某個環節獨立出去,將更多“精力”集中在主營業務上。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間接稅主管合伙人胡根榮在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營改增’全面試點可以促進企業的分工更加細化,有利于增加自身業務的專業度,有助企業優化經營模式?!?/p> 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認為,“營改增”從短期看,有利于企業減負、降成本;從長期看,有助稅制優化和完善,有利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產業和消費升級。 營改增試點四年“探路” 通俗來講,營業稅是針對營業額全額征稅,屬于“價內稅”,而增值稅采用“環環相扣”的方式,形成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抵扣關系,是針對貨物、勞務及服務中的“增值部分”征稅。 自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實施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在服務業營改增試點。隨后又在多個省市和行業分批進行試點,到2014年6月1日,電信業在全國范圍實施營改增試點。至此,營改增試點已覆蓋“3 7”個行業。 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營改增累計實現減稅達6412億元。其中,試點納稅人因稅制轉換減稅3133億元,原增值稅納稅人因增加抵扣減稅3279億元。 四年改革路,“營改增”試點從制度上緩解了貨物和服務稅制不統一和重復征稅問題,打通了服務業內部和二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促進專業化分工協作,有利于服務業與工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工業轉型升級。 “營改增”試點以來,通過促進專業化分工和服務外包,拓展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催生了大量從事研發和技術服務、信息技術服務、文化創業服務的小微企業,對鼓勵投資和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15年,在營改增試點行業范圍不變的情況下,試點納稅人戶數同比增長近40%,遠高于全國稅務登記戶數13%的增幅。 |
相關閱讀:
- [ 03-10]平潭財稅優惠政策兌現“快車道”審批
- [ 03-08]財稅改革提速還須優化頂層設計
- [ 03-04]對“財,稅,費”的改革勢在必行
- [ 02-20]財稅利好接踵至 助推樓市去庫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