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4日電題:共謀新發展 共筑核安全——寫在習近平主席即將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赴華盛頓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之際
新華社記者商婧 郝薇薇
早春三月,萬象更新。全國“兩會”甫一落幕,元首外交又啟新篇。
北京-布拉格-華盛頓。3月28日至4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捷克進行國事訪問并赴美國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第四屆核安全峰會。
這將是習近平作為國家元首首次訪問中東歐地區,也是習主席今年第一次峰會之旅。“關鍵5年”的宏偉藍圖徐徐鋪展,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中國向世界發出共謀發展、共筑安全的邀約。
相向而行 樹立中國-中東歐務實合作新典范
伏爾塔瓦河畔的布拉格,被譽為世間最美城市之一。3月初,捷克總統府早早宣布了中國最高領導人即將到訪的消息。捷克媒體說,習近平是捷克歷史上首位到訪的中國國家主席,這將是一次“歷史性的訪問”。
中捷建交的歷史與新中國同齡。67年風雨洗禮,如今兩國關系進入歷史上發展最快、成果最多的新階段。日益頻密的高層互動與持續夯實的政治互信牢牢穩定住兩國關系發展大方向。2014年,澤曼總統率龐大代表團訪華,成為10年來首位訪問中國的捷克國家元首。去年9月,澤曼出席中國“9·3”紀念活動,成為中捷情誼又一生動見證。
“從文化底蘊、發達程度和地理位置上看,捷克在中東歐地區舉足輕重。捷克新領導人上任以來,積極尋求同中國開展務實合作,中捷關系進入發展快車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說。
訪捷期間,習近平主席將與澤曼總統、索博特卡總理以及捷參眾兩院主席舉行會談會晤,出席中捷合作文件簽字儀式與雙方企業家圓桌會議。中捷友好關系有望獲得新提升。
目前,捷克是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是捷克在歐盟外第一大貿易伙伴。2015年,中捷貿易額達到110億美元,雙方在制造業、核能、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作為中東歐地區綜合國力排名第二的國家,捷克堪稱該地區積極發展對華關系的排頭兵,對“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抱有很大熱情。去年11月,索博特卡來華出席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其間,中捷雙方簽署了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簽署的首份“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
“中國國家元首選擇捷克作為此行在歐洲訪問的唯一國家,向外界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即中國視捷克為歐盟成員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國歡迎捷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扮演更積極角色。”中歐數字協會主席路易吉說。
心相交,民相親。近年來,中捷人文交流日益密切,醫藥衛生、電影電視、教育、體育等領域合作亮點紛呈,成為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的典范。孔子學院在捷克生根發芽,“歡樂春節”活動受到捷克民眾熱捧。2015年6月,中東歐地區首家中醫中心在捷克揭牌。中捷合拍的52集動畫片《熊貓和鼴鼠》即將舉辦首播式。
習近平主席到訪令捷克各界充滿期待。捷通社稱,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各領域合作,捷克有望成為中國金融機構在該地區開展業務的中心,以及中國與中東歐和東南歐空中聯絡的交通和物流樞紐。
積極作為 貢獻核安全全球治理新主張
3月31日至4月1日,美國華盛頓會議中心,習近平主席將與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或代表共商全球核安全大計。
核安全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履行國際責任與義務的重要領域。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首次提出理性、協調、并進的中國核安全觀,倡導建立公平、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體系,贏得各方贊譽。此次峰會上,習主席將發表重要講話,就加強國際核安全體系建設闡釋中國主張,提出中國方案。
當前國際安全熱點多發,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同步趨緊。在恐怖主義勢力不斷坐大的背景下,核安全和打擊防范核恐怖主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國際問題專家曲星認為,核安全峰會是凝聚核安全領域國際共識的重要平臺,中國與會“責無旁貸”。“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國際認可的核大國,對國際安全與和平負有重要責任。”
發展核能事業60多年來,中國一直保持良好的核安保記錄,并在核安保國際合作方面走在前列。中國支持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核安保領域全球合作中充分發揮中心作用,同時積極開展核安保雙邊合作。今年2月,中美舉行首次核安全對話。3月18日,根據中美兩國元首在第一屆核安全峰會上的共識,中美共建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歷時5年正式投入運行,成為亞太地區乃至全球規模最大、設備最全、設施最先進的核安全交流與培訓中心。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教授李彬說:“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核安保經驗,其他國家也形成了自己的經驗,彼此加強交流合作對提高各自核安全能力都大有裨益。”
運籌帷幄 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
訪問捷克一國,有著面向中東歐與全歐的通盤考量;出席多邊峰會,著眼推動各組雙邊關系穩定發展。以雙邊促多邊、多邊帶雙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著眼全局,因勢而謀。
中東歐地區是歐洲東部門戶,被視為中國“通往歐洲的橋頭堡”。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中國-中東歐關系在中國外交布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當前,中東歐國家正經歷歐債危機后深刻的經濟結構調整,希望通過向東開放、借助中國力量推動老舊基礎設施改造、促進投資和消費增長。此次訪捷,習近平主席將面向中東歐國家發出“16+1”合作倡議,推動這一新型次區域合作模式同“一帶一路”建設以及各自發展戰略對接,從國家元首層面對中國-中東歐合作進行方向引領。
從2014年訪問歐洲4國和歐盟總部到2015年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再到此次訪捷,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布局中,對歐外交始終是亮點之一。此次習近平主席訪問中東歐地區,對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推動中國對歐外交更加豐富均衡具有戰略意義。
“中國領導人此次訪問將為中歐關系注入新的活力,”路易吉說。在他看來,中東歐與中國加深互聯互通,將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從而促進歐盟整體經濟提升和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彼此聯通。
政要云集的多邊峰會不但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平臺,也是運籌雙邊外交的舞臺。出席華盛頓核安全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將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就雙邊關系與國際合作進行溝通。
“中美合作的領域非常廣泛,基礎與韌性遠遠超過以往。越是有問題、有矛盾,越需要兩國領導人深入溝通。此次習奧會將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信息:中美溝通的管道是暢通的,而這種暢通對塑造中美新型大國關系至關重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說。
共謀新發展,共筑核安全。習近平主席春日外交之旅將為中國與世界發展和安全合作注入新動力,書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參與記者:丁宜、帥蓉、吳昌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