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這三年】農業篇
2016-04-01 16:50:06??來源:統計微訊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 綜合能力顯著提高 ——十八大以來農業生產發展狀況 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不利影響,黨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關于“三農”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了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農業穩定增長,為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強大支撐。 一、糧食實現“十二連增”,站穩12000億斤新臺階 糧食實現連年增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十八大以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2429億斤,比2012年增長5.4%,年均1.8%。其中,稻谷產量為4165億斤,增長2.0%,年均增長0.7%;小麥產量為2604億斤,增長7.6%,年均增長2.5%;玉米產量為4492億斤,增長9.2%,年均增長3.0%。十八大以來的糧食連年增產,是在2004年至2012年連續9年增產、起點較高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 糧食生產水平躍上新臺階。2013年糧食產量歷史上首次突破12000億斤,2014年和2015年糧食產量屢創新高,分別達到12141億斤和12429億斤,標志著我國糧食生產水平穩步跨上12000億斤新臺階,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糧食人均占有量提高。2015年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53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3公斤,比2012年提高17公斤。稻谷、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自給率超過了98%,依靠國內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顯著增強。 二、經濟作物結構調整加快,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 十八大以來,受供求關系變動和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主要經濟作物產量增減不一,但總體仍保持較高產量水平。2015年,棉花產量為561萬噸,比2012年下降18.0%;油料產量達到3547萬噸,增長3.2%,年均增長1.1%;糖料產量為12529萬噸,下降7.1%;蔬菜、水果和茶葉產量分別達到78727萬噸、27344萬噸和224萬噸,分別增長11.1%、13.7%和25.2%,年均增長3.6%、4.4%和7.8%。 十八大以來,主要經濟作物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向優勢產區聚集的趨勢增強。棉花生產向新疆產區聚集。2015年新疆棉花產量為350萬噸,占全國棉花產量的比重為62.5%,比2012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糖料生產向內蒙古、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等省集中。2015年內蒙古、廣東、廣西、海南和云南糖料產量合計為11409萬噸,占全國糖料產量的比重達到91.1%,比2012年提高了2.6個百分點。 三、林產品產量穩定增長,林業生態功能增強 十八大以來,林產品產量總體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14年橡膠產量為84萬噸,比2012年增長4.7%;松脂產量為131萬噸,增長7.8%。 十八大以來,圍繞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林業生態建設力度加大,森林資源增多。2012年至2015年全國造林面積分別達到560萬公頃、610萬公頃、555萬公頃和632萬公頃。2014年全國森林面積達到2076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1.6%,森林蓄積量達到151億立方米。 四、畜牧業生產穩步增長,產品產量增加 2015年肉類總產量為8625萬噸,比2012年增長2.8%,年均增長0.9%。其中,豬肉產量5487萬噸,增長2.7%,年均增長0.9%;牛肉產量700萬噸,增長5.7%,年均增長1.9%;羊肉441萬噸,增長9.9%,年均增長3.2%;禽肉產量1826萬噸,比2012年略增。2015年禽蛋產量為2999萬噸,比2012年增長4.8%,年均增長1.6%;牛奶產量為3755萬噸,增長0.3%。 五、水產品產量快速增長,人工養殖發展較快 2015年水產品產量為6690萬噸,比2012年增長13.2%,年均增長4.2%。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增速快于捕撈水產品。2015年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為4942萬噸,比2012年增長15.2%,年均增長4.8%;捕撈水產品產量為1748萬噸,比2012年增長7.9%,年均增長2.6%。 六、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經營方式發生重大變革 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增加。十八大以來,國家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建成了一批重大水利骨干工程,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顯著改善。2014年底,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68億畝,比2012年增加了3074萬畝。 農業科技進步加快。十八大以來,國家繼續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推動農業科技進步。2014年底,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比2012年提高1.5個百分點。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十八大以來,國家繼續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2014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8057萬千瓦,比2012年增長5.4%;農用大中型拖拉機568萬臺,比2012年增長17.0%。2014年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1%,比2012年提高了4個百分點。 適度規模化經營穩步發展。十八大以來,農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深入推進,土地流轉加快。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村承包地流轉面積超過了4億畝,比2012年增加了1.3億畝,流轉面積占比超過30%。土地流轉推動了農業規模化經營快速發展。目前,蔬菜、花卉、瓜果種植、畜禽水產養殖和特色種養等產品的生產逐漸向規?;?、專業化農戶聚集,生產規模化程度提高。 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涌現。十八大以來,各種類型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快速發展,逐步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截至2014年6月,全國家庭農場有87萬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40萬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萬家。 |
相關閱讀:
- [ 04-01][治國理政新實踐 河北篇③]市場大潮中的河北作為
- [ 04-01]讀懂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 03-31]【治國理政新實踐 湖南篇】扶貧先扶智,小基金大作用
- [ 03-31][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電商進了貧困村
- [ 03-31]【治國理政地方談】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