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這三年】工業篇
2016-04-01 16:51:52??來源:國家統計局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二、創新驅動引領動能轉換,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 十八大以來,高技術產業迅速發展、效益提升,成為引領工業經濟動能轉換的優勢產業;新興行業和產品不斷涌現,新動能、新動力展現生機,成為工業經濟中的新增長點。 (一)高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帶動作用明顯增強。2013年至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年均分別增長9.9%和14.4%,增速分別高出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6和10.2個百分點,體現出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高技術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二)產業內部新動能發展顯現活力,技術進步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動力來源。2013年至2015年,一些新興行業迅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制造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32.2%,通信設備制造行業年均增長20.3%,生物藥品制造行業年均增長13%,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制造行業年均增長12.4%,電子器件制造行業年均增長12.3%。 (三)新興工業產品釋放增長潛力,智能制造成為領軍創新驅動的新引擎。2015年,新型、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和高端信息電子產品成為新增長點,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161.2%,工業機器人增長21.7%,智能電視增長14.9%,智能手機增長11.3%,自動售貨機、售票機產量成倍增長,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光纖、光纜、光電子器件、動車組、城市軌道車輛、安全自動化監控設備、電子工業專用設備等產品產量均實現兩位數快速增長。 三、經濟結構優化彰顯成效,工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十八大以來,工業經濟結構持續優化,行業之間生產結構的變化、利潤增長的優勢行業體現出產業升級特點;行業內部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在進行,傳統行業通過優化配置實現轉型,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帶動產品結構升級,生產附加值提高促進產業鏈價值提升。 (一)工業生產結構持續呈現積極變化。十八大以來,高技術產業比重連年上升,且上升幅度逐年遞增,2013年至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依次為9.9%、10.6%和11.8%;裝備制造業成為工業比重最大的行業,2015年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為31.8%;消費品制造業比重不斷上升,2013年至2015年增加值比重依次為24.5%、25.1%和26.1%;高耗能行業及上游采礦業比重逐年下降,2013年至2015年,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依次為28.9%、28.4%和27.8%,采礦業比重依次為12.4%、11%和8.6%,顯示出工業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資源的狀況正在得到改善。 (二)利潤快速增長的行業顯示出產業升級特征。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中,裝備制造業共實現利潤總額66683億元,年均增長10.8%,增速高出規模以上工業6.6個百分點;消費品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50943億元,年均增長8.8%,高出規模以上工業4.6個百分點。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和家庭汽車消費的不斷增加,汽車制造業成為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創造利潤最多的行業,三年共實現利潤總額17170億元,年均利潤增速達14.4%。 (三)傳統行業通過產業鏈價值提升和產品結構優化等方式實現轉型發展。在傳統行業在工業中的比重總體上呈走低態勢的同時,其結構調整也在深化,通過生產份額、產品結構的優化配置促進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從傳統行業內部結構變化來看,生產份額更多向附加值高的產業鏈環節調整。如鋼鐵、有色工業中,附加值相對較低的冶煉行業生產份額減少、增速走低,而附加值相對較高的壓延加工行業生產份額增加。2013年至2015年,鋼壓延加工生產實現了8.6%的較快年均增長;有色金屬壓延加工生產年均增長13.5%,利潤年均增長8.8%。另外,合成材料制造、專用化學產品制造、玻璃纖維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制品制造等細分行業這三年的年均生產增速在10%以上。產品結構也在向質量更優、技術含量更高的方向調整。如建材行業中,傳統的水泥、平板玻璃產量增長相對較緩,而技術含量較高的鋼化玻璃、夾層玻璃、中空玻璃2013年至2015年產量年均分別增長7.4%、11.1%和14.3%;輕質建筑材料制造、防水建筑材料制造、隔熱和隔音材料制造等新型建材產品2013年至2015年的年均利潤增長均超過10%。如化工行業中,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稀土磁性材料等新材料產量2015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四、工業出口仍保持增長,裝備制造業出口成為支柱 (一)工業出口仍保持增長。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352986億元,年均增長3.1%。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需明顯減弱的形勢,工業出口仍保持一定速度,年工業品出口規模突破十萬億元,是十分不易的。 (二)裝備制造業成為工業品出口的支柱產業。2013年至2015年,裝備制造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228040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比重達64.6%。裝備類、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代替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體現出在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國家戰略下,中國工業出口的結構優化,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逐漸轉向中高端的技術、資本競爭領域。 (三)部分行業出口保持快速增長。2013年至2015年,通信設備制造行業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13.6%,廣播電視設備制造行業年均增長11.1%,電子和電工機械專用設備制造行業年均增長10.5%,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行業年均增長10.2%。事實證明,在外需總體低迷的態勢下,出口的供給側升級仍大有可為,依*質量提升拓寬國際發展空間、瞄準細分市場取得海外競爭突破、通過抱團出海實現產業聯結共贏,是工業品出口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發展的可行之路。 |
相關閱讀:
- [ 04-01][治國理政新實踐 河北篇③]市場大潮中的河北作為
- [ 04-01]讀懂習近平治國理政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 [ 03-31]【治國理政新實踐 湖南篇】扶貧先扶智,小基金大作用
- [ 03-31][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電商進了貧困村
- [ 03-31]【治國理政地方談】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