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綠色惠民 守護美麗家園
2016-04-05 21:57:21? ?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李霖 李艷 |
分享到:
|
修復生態整治黑臭水體 ——全省推行“河長制”;列明225條城市黑臭水體,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等措施整治 3月22日,歙縣金川鄉長源村山郭自然村,一支施工隊伍正在村頭水口清理淤泥。水口是低洼處,村里生活用水都走此處排出。為了治污,村里實施水口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總投資30萬元,從水口往村里,清理水溝淤泥,用石磚或水泥硬化,再鋪設污水管道、實施生態護岸建設,修復河道,讓水環境煥然一新。 長源村地處皖浙交界,這個山村的背后,是新安江流域試點的全國首個跨省生態補償機制。“十三五”發展,黃山市提出,要建設成為美麗中國的標志性城市,而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是重要抓手。黃山市明確,今年以實施新一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為重點,系統推進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探索設立新安江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基金,力爭全年完成投資16.5億元。 《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污染嚴重水體較大幅度減少,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提升,皖北地下水污染趨勢得到遏制,水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等。防治任務分別是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 治水攻堅戰今年正式打響。各市、縣政府是實施工作方案的主體,建立市、縣、鄉(鎮)三級“河長制”。自2016年起,對水質不達標的區域,省環保廳將實施掛牌督辦,必要時采取區域限批等措施。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調研員張敬玉表示,目前全省已列明225條城市黑臭水體,將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整治。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 一些地方水環境較差,尤其是城鎮黑臭水體看得見、聞得到,直接影響周邊居民的幸福指數。打造美麗安徽,實現綠色惠民,需要像抓好大氣污染防治一樣抓好水污染防治,推動水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大規模治水的號角已然吹響,需要相關各方合力,讓水環境改善“看得見”。 |
相關閱讀:
- [ 04-04]【治國理政這三年】科技篇
- [ 04-04]【治國理政這三年】國際篇
- [ 04-03]【治國理政這三年】就業篇
- [ 04-03]【治國理政這三年】收入篇
- [ 04-02]治國理政河南篇:鄭州高新區 國際商都建設創新驅動戰略主引擎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