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題:不是缺“紙”,是缺“服務責任心” 新華社記者潘強、強勇 因為“沒紙”,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7個多月未發出過一張商標注冊證,這一事件近日曝光后引發各界廣泛關注。相關部門回應并致歉,稱紙張供應已到位,正加班加點印制,積壓的商標證5月底前可全部發放。 商標是產品的身份證,是企業打造品牌的“生命”,也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寶”,對企業生存與發展至關重要。商標不能按時注冊,產品就不能正常入市流通,企業就不能正常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每拖延一天,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可相關部門大半年竟然發不出一張商標注冊證,而且連個公告、解釋都沒發布,不但反映出服務效率低的問題,也反映出作風不實和慵懶散漫的問題。 商標局在近日的公開回應中稱,“沒紙”的原因是“采購環節手續繁瑣,部門銜接不暢”。可缺“紙”去年8月就出現,為何缺“紙”的原因不能及時向企業和社會公布?歸根到底,商標局缺的不是“紙”,是服務社會的責任心。 記者梳理發現,缺“紙”的不僅僅是商標局。近年來,類似的“荒誕劇”在全國各地時有上演。例如,在河南偃師、貴州貴陽等地,多家醫院曾因缺“紙”而無法為新生兒辦理出生醫學證明,令孩子上戶口、辦獨生子女證等受到影響。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拖延癥”折射出服務效率的低下,不僅會削弱百姓“獲得感”,還會降低政府公信力,損害政府部門形象。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數據統計顯示,全國每天新增企業上萬家,商標注冊的申請量不斷增加。在簡政放權、供給側改革等加速推進的背景下,如果一些部門的作風不改、服務效率得不到提升、“服務責任心”得不到加強,無疑會影響經濟轉型升級和改革成效。 “拖延癥”是病,得治。一方面,積壓的商標注冊要盡快發放,盡可能減少企業損失,對相關責任人的“拖延”行為要予以批評處理;另一方面,政府職能部門要吸取教訓,不能等到媒體曝光才整治,要增強為民辦事的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真正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
相關閱讀:
- [ 04-09]國家工商總局:骨灰盒計入殯葬費屬于濫收費
- [ 03-23]國家工商總局:警惕傳銷陷阱借互聯網“變臉”
- [ 03-11]最高法聯手國家工商總局對“老賴”說“不”
- [ 08-08]工商總局要求整治汽車市場 包括霸王條款虛假宣傳
- [ 05-04]國家工商總局12條意見支持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
- [ 04-30]工商總局:即將出臺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
- [ 04-30]工商總局:媒體發虛假廣告嚴重者可吊銷發布資格
- [ 04-17]工商總局:2015年“三公”經費預算為818.71萬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