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互惠:共享應成時代新思路】 近幾個月來,“一帶一路”倡議成為中國外交政策論述的一大亮點。“經過幾十年的全力建設,這是中國首次有能力向全世界提出一項實現和平崛起的對外綜合戰略。中國的歐洲政策,將在這一框架下實施。”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刊文稱。 德國全球新聞網報道稱,“一帶一路”新項目的啟動,意味著歐亞經濟共同體正在誕生,歐洲越來越多地參與亞洲的項目,也給歐洲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從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來看,每一個大國經濟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批鄰國的支撐。而中國經濟的崛起與以往歷史不同的是,更強調這種支撐并非單向的資源輸送,而是互惠互利、開放共享的發展。 俄羅斯《導報》稱,對中國來說,“一帶一路”與其說是路,不如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哲學范疇——“道”,包含行動、力量展示、創舉和社會秩序等多重含義。中國在“一帶一路”構想中多多少少提出了“全球治理新模式”,這一點被定位為“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或者,我們可以概括地稱之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也正是此前習近平主席出訪捷克時貫穿始終的主線。日本《外交學者》網站刊文指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中東歐國家將是連接“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中亞國家以及俄羅斯和終點西歐國家的重要紐帶。 畢竟在內外的政治與社會經濟危機的重創下,今天的歐洲已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法國《回聲報》這樣寫道:“一帶一路”倡議為冷戰結束以來一直沒有共同發展計劃、強行推動的自由主義民主化遭遇失敗后的世界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將會填補歐洲和東亞之兩大“繁榮極”之間的人文、政治和經濟真空。 【互信互助:協調發展完善新秩序】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構建命運共同體,這應該是中國近期最被國際輿論贊嘆的政策視角。有些外媒甚至指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是“幫助將全球地緣政治重心由美國重新調校到歐亞大陸”上。 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文的分析,一方面,這項倡議有助于促進實物商品在歐亞大陸、南亞、非洲和中東地區的流動,將中國內陸與西邊和南邊的數十個國家連接起來,其目的是促進更多跨境貿易,同時對過剩產能加以消化;另一方面,它對被視為“軟件”的金融市場也將產生重大影響,為歐亞許多較小的市場帶來它們迫切需要的融資廣度、深度和流動性。 然而,中國也需面對和回應質疑。《印度教徒報》網站刊文稱,中國構想的“一帶一路”倡議面臨著結構性挑戰,其觀念、進程和實施迄今為止并未激發人們對“一帶一路”作為一項可供分享與合作的事業足夠的信任。 仍然將目光聚焦在歐洲來看,至少目前為止,整個歐洲對“一帶一路”倡議所作出的回應,依舊集中在經濟方面。“這種跨大洲相互接近的政治價值究竟是什么?”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分析稱,與其說“一帶一路”是對全球化的世界經濟的重新測繪,倒不如說它是一項跨大洲和跨文化的和平計劃。歐盟應當在不忽視中國地緣政治利益的情況下,逐步將中國納入歐洲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和社會穩定方案之中。 “‘中國夢’的實現和一個強大歐洲的可持續性,都取決于同一個高效的和平架構,這樣才能不被卷入動蕩和軍事行動升級的巨大漩渦之中。”該媒體總結道。 或許不容易,但在“一帶一路”基礎上關系越來越密切的“網格”式連接的命運共同體,到底還是逐步變為現實了。 |
相關閱讀:
- [ 04-12]自娛自樂的“外交秀”
- [ 04-11]【光明論】公共外交與中國的規范供給
- [ 04-08]分析:美國展開外交行動 能拴住海灣國家的心嗎?
- [ 04-07]日媒:如果特朗普當總統 日本外交只能“捧殺”
- [ 04-06]日本發布外交白皮書:中日關系出現“改善趨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