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島4月22日電 題:中國企業積極應對出口下滑謀求逆勢增長 中新社記者 胡耀杰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進出口數據低迷,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出口成本持續上漲、融資難融資貴成為當前影響出口的主要因素。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2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5.9%。其中,一季度中國出口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2%。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曾表示,2016年全球貿易的開局都不好,2015年的一些突變情況,甚至加重的情況,在2016年并不會結束,而且可能進一步惡化。 面對嚴峻的外貿形勢,一些中國企業積極應對,適時創新突破,成功實現逆勢增長。 “模式出口”引領海爾走出新方向 “海爾集團經過多年的轉型提升,現在已經從過去生產制造商向互聯網轉型。”海爾集團副總裁刁云峰說:“如今海爾大致可以分為‘傳統海爾’和‘新海爾’。”他介紹說,“傳統海爾”是將生產線升級為高智能化、自動化的智慧工廠,為客戶提供智慧家庭解決方案;而“新海爾”則是具有“創客”精神的一種新模式,特別是在出口方面,海爾目前正在探索“模式出口”的形式。 刁云峰認為,經過幾年的探索,“模式出口”正在顯示出強大的力量,此前海爾并購日本三洋白電并引入創客小微機制后,虧損八年的三洋八個月就止虧盈利;海爾并購新西蘭國寶級家電品牌斐雪派克擴大了全球影響力,使斐雪派克用18個月成為澳大利亞滾筒洗衣機市場第一,這些實例都是海爾通過“模式出口”取得的。 “私人定制”讓紅領走入歐美市場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紅領集團1995年成立時以服裝代加工起步,2003年開始轉型之路,專注于服裝個性化定制。去年,紅領互聯網服裝定制業務量、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均超過100%,而70%以上的定制服裝訂單來自歐美。顧客只需下載紅領APP,就能通過手機下單購買只屬于自己的衣服。 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介紹說,過去13年間,紅領積累了超過200萬名顧客個性化定制的版型數據,同時投入數億元人民幣用工業化手段解決服裝定制效率和成本問題,形成了一套服裝定制生產線,產量每天可達1500套,同品質定制西裝的價格僅是海外品牌的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紅領集團服裝板塊年實現銷售收入近10億元人民幣。 |
相關閱讀:
- [ 04-21]臺灣工總:依靠大陸經濟動能 臺出口下半年或好轉
- [ 04-20]稅務總局通報5起騙取出口退稅案件
- [ 04-18]內蒙古首發出口《優惠原產地證書》
- [ 04-18]伊朗高官:不放棄恢復國際原油市場的份額及產出
- [ 04-14]3月出口同比增18.7% 出口額8個月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 [ 04-12]臺灣出口總額連續衰退 追平金融海嘯時期
- [ 04-12]臺灣地區3月出口連14黑 追平金融海嘯衰退紀錄
- [ 04-11]“十三五”規劃提升中國吸引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