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6年1月27日,李保國為果農講解果樹冬季修剪技術。張夢琪 攝
李保國,1958年2月出生于河北武邑,中共黨員,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2月畢業于河北林業??茖W校蠶桑專業并留校任教;主要從事山區開發與經濟林栽培技術開發推廣工作。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技特派員、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等榮譽。是我國知名經濟林專家,山區治理專家。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
人民網石家莊5月5日電(張夢琪)春末夏初的崗底村,細雨綿綿。滿山的蘋果樹在微風中憂傷地搖曳,簌簌作響,仿佛是低回的嗚咽,如泣如訴。
李保國教授離世已近一個月,盡管當初萬人慟哭、挽幛如云的場景已經過去,隱隱地,那悲痛凝重的氛圍依然籠罩著巍巍太行。
我們沿著李保國生前科技開發的足跡一路走來。富崗蘋果、綠嶺核桃、南和紅樹莓;邢臺前南峪、平山葫蘆峪……他用科技之手,點亮了一連串閃光的名字。
蘋果花開的日子里 李教授永遠地離開了
崗底村漫山的蘋果花開了。
綠嶺成片的核桃林綠了。
而李保國,卻永遠地走了。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8歲。
突然的噩耗震驚了愛著他的人們。
“如果知道他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我一定不會這么由著他、順著他。”妻子郭素萍眼中的淚水訴說著生死永隔的悲傷。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歲月,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保定、邢臺,都留下了李保國奔波忙碌的身影。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石家莊主持了河北省山區蘋果、核桃、特色雜果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體系建設3個項目的驗收會。
“4月1日,邢臺—南和;4月2日,邢臺—前南峪;4月3日,邢臺—南和;4月4日,邢臺—保定……4月8日,順平—保定……”學生手中的日程表默默無言,卻詳細記錄著他心系農民、情灑太行的赤子之心。
“蘋果花要開了,李教授啥時來俺們村指導啊?”在他離去幾個小時后,手機里又傳出熟悉或不熟悉的鄉音,那些不知噩耗的農民兄弟,還在期盼著他的幫助。
未開發治理的大山,未完成的紅樹莓事業,未脫貧的農民,未畢業的研究生,倍加疼愛的小孫子……這輩子,他最牽掛的事和人,縱然有千般不舍,還是撒手而去了。
李保國教授任職的河北農業大學,上千群眾、師生從石家莊、邢臺等地趕來,送他最后一程。
河北臨城、內丘、平山、阜平、唐縣等地,上萬名群眾自發組織悼念活動,緬懷這名帶領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太行新愚公”。
在網絡上,上百萬人懷念祭奠他,近30萬人在手機微信中為他點上燭光,照亮天堂路。
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老鄉們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牽掛的土地上。
太行嗚咽,群山含悲,其哀其痛,撼天動地。

邢臺臨城縣一萬八千畝的核桃林,漫山遍野??蓪ⅰ盎纳健弊儭敖鹕健钡睦畋淌?,卻永遠走了……
農民兄弟淚別恩人:我們要成為你
“李教授是我們村的大恩人。30年來,他扎根這里,成為我們村的‘科技財神’?!?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村支書楊雙牛說。
當喇叭里傳出他的死訊,家里、街上、果園里哭聲一片。村民不相信,那個有著“黝黑臉龐、憨厚笑容、粗糙雙手、隨意衣著”的教授兄弟走了。
李保國去世第二天上午,崗底村村民活動中心禮堂內,莊嚴肅穆,哀樂低回。白花團簇的正中間,李保國的遺像目光平靜而溫和,600多名村民來到這里,整齊站立,沉痛悼念李保國同志。不少村民紅腫著眼睛,低聲抽泣……
1996年,李保國跟隨河北農大科技救災團來到崗底村。大洪水剛剛沖毀了村里的250多畝耕地??粗逯鴹铍p牛難過的樣子,李保國悄悄在一個煙盒上寫了個電話號碼,遞給楊雙牛,說:“我可以幫你們富起來?!?/p>
“李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30年來,他扎根這里,成為我們村的‘科技財神’?!弊鳛槔畋吓笥训臈铍p牛泣不成聲:“他是我們村的大恩人。我覺得,他是累死的。4月6日中午,我們還在一起謀劃崗底的太行山美麗生態大花園建設,探討蘋果深加工項目,沒想到這才幾天的工夫,就再也見不到了……”
20多年扎根深山,李保國把蘋果樹變成了搖錢樹。從套袋、去袋、轉果,到摘葉、鋪反光膜、施肥,李保國創立了128道蘋果生產管理工序,并印成“明白紙”,讓村民像工人生產標準件一樣生產蘋果。注冊的“富崗蘋果”多次獲獎,并獲得全國馳名商標。如今,“富崗蘋果”連鎖基地發展到太行山的多個縣市369個村,種植面積5.8萬畝,產量超過1億公斤,7萬多名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李保國覺得,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了兩件事,一是把他變成農民,二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他”。
“我是農民的兒子,見不得窮?!薄斑€有許多山區農民在過苦日子,我必須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全部貢獻出來?!崩畋叭缡钦f。
20年來,李保國把崗底村200多農民培養成“永久牌”的果樹專家,成為“全國第一個持證下田的村莊”。
“有人問我你們一年給李保國多少錢?他們覺得不給李老師錢,他不會這么在村里搞服務。實際上,他不僅不拿錢,有時還貼上了自己的課題經費?!睏铍p牛說。
不僅僅在崗底村,數十年如一日,他默默幫助了一個又一個小山村。葫蘆峪村、前南峪村,富崗蘋果、綠嶺核桃……李保國用自己的雙手,將這一串閃亮的名字深深地鐫刻在太行山上。

在李保國教授家里的書柜上,一個壓膜封存的葉子標本已經放了很多年,在標本旁可以清晰地看到兩行字——拼將一死酬知己,裁紅剪綠任由之。張夢琪
攝
學生跪拜恩師:傳承精神 完成老師遺志
“老師雖然離開了,但我卻總覺得他還在,每個場景都是那么的熟悉,似乎還能聽到他在我耳邊的諄諄教誨……”李保國的博士生孫萌每次談起恩師,都淚流滿面,“雖然是弟子,但老師早把我們當成他的孩子,還沒來得及盡孝心,老師就走了,這將是弟子們終生的遺憾?!睂O萌說。
4月12日,在李保國的追悼會上,他安詳地躺在水晶棺里,成片的花籃花圈上寫著他的名字。弟子們幾次跪別恩師,無法接受。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您的親生兒女,看好您的身體,讓您長命百歲,安享晚年?!钡茏觽円槐楸楹艉?。
李保國不僅是科技攻關的高手,也是甘為人梯的良師。
他常說:“一個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堅,力量也有限。我要讓更多學生成長為扎根山區、服務‘三農’的有用之才。”
30多年來,李保國先后承擔了57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大批學生被他“趕”到田間地頭,把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
“他一直都上著本科生的課,我說你實在忙不過來就象征性地上幾次課,剩下的給年輕老師分分。他堅決不同意,說要從本科階段開始引導,使學生熱愛農林專業?!焙颖鞭r大林學院黨委書記盧振啟說。
李保國帶的碩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國家獎學金。
“從今天起,我們會擦干眼淚,學著獨立,早日完成科研試驗、畢業論文,沿著您的腳步,把您的精神傳承下去,讓太行山更綠,讓更多的老百姓脫貧致富?!睂O萌說。
“從太行山麻巖山地到干旱丘陵崗地,他畢生致力于山區綜合開發治理和特色優勢資源產業化技術體系研究與推廣。”河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齊國輝說,“這30多年,他干了比普通人70年還多的工作。我們要沿著他的足跡,幫助更多太行山貧困群眾致富?!?/p>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愿做太行山上一棵樹。我的根,永遠扎在這里?!鄙?,李保國曾如是說。如今,他的精神,將永遠矗立在太行山上。年年太行披綠之時,人們會一次次憶起他的功績。在人民心里,李保國永遠與太行一體,與群眾相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