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5月5日電 題:各地戶籍制度改革落實追蹤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4月25日,上海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本市戶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截至目前,我國出臺戶改方案的省區市已經達到29個。通過嚴控大城市規模、取消農業非農業戶口區別、放寬城市落戶限制等手段,戶籍制度改革加速推進,釋放諸多紅利。 但與此同時,“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實施積分落戶的大城市出現了不法落戶中介,有些地方農村人口進城落戶意愿不強。 29省市區出臺改革意見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要求,年內所有地方均要出臺具體方案,戶籍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地方版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特大城市嚴控人口規模。在“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大前提下,不少特大城市明確提出人口規模控制目標,其居民服務和落戶也越來越多地引入積分制,并對積分落戶總量進行動態掌控。 上海此次公布的意見中再度重申“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500萬以內”的目標,同時明確逐步建立積分落戶政策。北京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萬以內的紅線,將通過積分落戶指標體系的加分和減分為居住證持有者提供落戶通道。 ——取消農業和非農業戶口區別,消除“身份歧視”。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記者梳理發現,包括上海、重慶、四川、安徽等多地提出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的區分,貴州等地還明確這項工作的“時間表”。 ——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國家版的戶籍改革意見明確提出,要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一些地區根據不同的城市規模和居民的不同條件梯度放寬落戶條件,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以廣西為例,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治安警察總隊戶改管理支隊支隊長徐志敏介紹,為進一步降低進城落戶門檻,廣西實行了三級差別化落戶政策,在合理確定南寧和柳州市落戶條件、有序放開桂林和玉林市落戶限制的同時,全面放開其他設區的市、縣級市、縣城和建制鎮的落戶限制。 有大城市出現非法“落戶中介”,一些農民進城落戶意愿低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一些城市積分落戶政策推出,一些不法中介服務也隨之出現。記者在搜索引擎上輸入“積分落戶中介”,檢索出包括天津、深圳、上海等城市的數百家中介組織,一些組織還打出“一對一簽訂入戶協議,所有承諾都將落實”“終極保障、不過全額退款”等宣傳。 記者聯系到一位自稱魏老師的天津落戶中介。他聲稱,按照規定在天津滿140分就可以進行落戶申報,160分就能成功落戶。在他們的操作下,申報者可以憑空加上100分,保證能夠實現落戶。 “我們可以幫你參加高級技師的考試,給你答案你去考試就可以,保證能夠拿到證書,再給你申報一個非常緊缺職業,然后我們再給你轉讓幾個個人發明專利,這樣你就可以拿到100分了。”魏老師說,“整套流程下來,需要花費56000元。” 此外,還有一些中介機構承接居民申請落戶或滿足積分制條件要求享受相應公共服務時,提供一些“擦邊球”的服務。記者在上海采訪發現,不少中介組織通過將申辦人的勞動關系從紙面上轉移到掛靠單位,以規避申請人工作單位社保繳納不符合要求、收入不夠條件等“毛病”。 一方面是一些人想盡辦法在大城市落戶,另一方面卻是一些農村人口進城落戶意愿卻并不高。記者調查發現,盡管多地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區別,但一些農民進城落戶意愿并不強烈。 南寧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曾對1054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隨機調查,發現不愿到城鎮落戶的人員比例達到45%。城市過高的生活成本以及國家惠農政策力度的加大,使一些農民工更愿意拿著農村戶口在城市工作。 |
相關閱讀:
- [ 05-05]北京2050年戶籍老年人超630萬 每3人就有1老人
- [ 05-04]河南遭頂替女教師戶籍恢復 警方調查偽造證件者
- [ 05-04]河南遭頂替女教師戶籍恢復 警方調查偽造證件者
- [ 05-04]河南遭頂替女教師戶籍恢復 警方調查偽造證件者
- [ 05-01]河南警方調查女子戶籍被頂替注銷事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