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省份出臺供給側改革方案 多地鼓勵農民買房
2016-05-19 06:59: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中新網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李金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不斷推進。目前,至少已有山東、安徽等10余個省份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 各地方案圍繞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進行了部署,多地明確了去產能、去杠桿的目標,鼓勵農民買房成為多地房地產去庫存的重要手段,各地還打出“組合拳”以降低企業成本,并對于本地區的薄弱環節,提出了針對性的補齊短板的政策。 5月8日,山西太原,民眾在超市選購進口商品。中新社記者 張云 攝 多地出臺供給側改革方案 5月1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指出,黨中央作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后,各地區各部門認識不斷提高、主動開展工作,有關部門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許多地區研究制定了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成效逐步顯現。 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山東、安徽、浙江、重慶、四川、貴州、廣東、湖北等地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綜合性方案,江蘇、上海、天津、甘肅、山西、青海等地出臺了具體領域的專項方案。 觀察各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均圍繞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提出具體措施。如,山東省18日對外公布《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多達40條政策措施。 資料圖。中新社發 韋亮 攝 去產能 ——多地明確去產能具體目標 梳理各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去產能往往被列為首要任務。多地的方案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明確了壓減過剩產能的具體目標。 作為煤炭大省,山西省近期印發《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 廣東要求,嚴格控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生產能力,將鋼鐵產能控制在4000萬噸以內;湖北提出,壓減全省鋼鐵過剩產能200萬噸、煤炭過剩產能800萬噸,力爭3年完成;江蘇明確,2016年退出和壓減煤炭產能600萬噸,壓減鋼鐵(粗鋼)產能400萬噸。 在去產能過程中,不少地方提出了清退“僵尸企業”的時間表。如,廣東提出,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到2016年底,全省國有關停企業全部出清;安徽也提出,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湖北明確,力爭到2020年,全省僵尸企業基本退出。 |
相關閱讀:
- [ 05-18]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書記聽取匯報的這四地都是咋干的
- [ 05-18]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前推進
- [ 05-18]官邸制改革亟待破冰
- [ 05-18]打破剛性兌付體現改革方向
- [ 05-18]南方時論: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前推進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