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時論: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前推進
2016-05-18 11:33:57??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張海燕 趙舒文 |
分享到:
|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5月16日上午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分別研究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綜合研判世界經濟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不能因為包袱重而等待、困難多而不作為、有風險而躲避、有陣痛而不前,要樹立必勝信念,堅定不移把這項工作向前推進。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勤勞致富、艱苦奮斗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不斷提高生活水平。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和十三次會議,都有一個共同主題,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充分說明這一改革的重要程度,同時也要求我們必須切實做好這項工作。今年以來,包括廣東在內的許多地區,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不斷提高,研究制定了綜合性方案和專項方案,成效逐步顯現,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也有一些地區和領導干部還不太適應這場改革,表現出畏難情緒,缺少方向感,出現本領恐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有些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還沒有有力行動起來,有的工作抓得還不精準。” 此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的重點就是研究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帶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深刻解答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對于我們不折不扣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這一時代背景是正確認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前提,必須深刻理解、牢記于心。同時,還必須準確把握基本要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講究方式方法。一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作用,一方面遵循市場規律,善于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擔責任,各部門各級地方政府都要勇于擔當,干好自己該干的事。二要突破重點難點,堅持重點論,集中攻關,以點帶面,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三要把工作做細做實,深入調查研究,把實際情況摸準摸透,有針對性制定政策、解疑釋惑,讓地方和相關部門知道怎么干,具體工作要從實際出發,盯住看,有人管,馬上干,做到可督促、可檢查、能問責。四要平衡好各方面關系,把握好節奏和力度,做到胸中有數、有的放矢,防止就事論事甚至本末倒置,注意減少風險隱患。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這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必須”:必須堅持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為人民群眾生活改善打下更為雄厚的基礎;必須弘揚勤勞致富精神,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必須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處理好政府、企業、居民三者分配關系;必須強化人力資本,著力把教育質量搞上去,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必須發揮好企業家作用,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化解困惑,保障各種要素投入獲得回報;必須加強產權保護,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 “惟其艱難,方知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系全局、關系長遠,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的重要內容。今年2月,廣東率先出臺了全國首個省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沖鋒的號角已經吹響,全省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敢于擔當、迎難而上,堅決打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在改革發展中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為廣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南方日報評論員) |
相關閱讀:
- [ 05-18]“十三五”開局首季 權威人士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么推
- [ 05-17]習近平治國理政“100句話”之: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
- [ 05-17]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 05-17]省經信委舉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習報告會
- [ 05-1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能因風險而躲避
- [ 05-11]營改增為結構性改革再添動力
- [ 05-11]“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