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航天是一個非常“燒錢”的產業,無論是火箭發射還是研制各種類型的衛星都需要巨額的研制經費。不過,隨著航天技術與應用的不斷發展,這種局面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本報記者19日下午從首屆中國太空經濟論壇媒體溝通會上獲悉,首屆中國太空經濟論壇(China Space Economic Forum,CSEF)將于6月16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此次論壇的主題是“開啟太空經濟新時代”。那航天經濟將會如何引領中國經濟的發展?又有哪些航天新技術可支撐航天經濟的拓展呢? 據了解,此次論壇將成為在中國舉辦的首個國際化太空經濟會議。屆時,國內外政府主管部門,航天技術及應用產業鏈上下游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產業園和知名投融資機構,以及跨界跨領域專家學者將共聚一堂,探討中國太空經濟的未來。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原民輝在會上表示,在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之際,響應國家軍民融合號召,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精神,中國太空經濟論壇將成為全球太空經濟領域學術交流、展覽展示、產業孵化、跨界融合的權威、大型、品牌商業活動。 總參通信部原副部長楊千里在會上表示,基于遙感和導航技術的地理信息產業業已完全融入了人們的生活,基于衛星通信技術的直播電視產業也進入了億萬家庭,更多航天技術正在轉移轉化,為民所用。太空經濟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更希望太空經濟能夠引領世界經濟的未來增長。 近年來,中國太空經濟迎來了快速增長。“十二五”期間,中國航天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取得了顯著成績。衛星研制與發射能力步入世界先進行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十一五”期間發射48次,“十二五”86次。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成果顯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高分專項、北斗導航等取得重大突破。我國已完全掌握天地往返、出艙活動、交會對接三大載人航天關鍵技術。北斗衛星導航區域系統全面建成,正式向亞太地區提供連續無源定位、導航、授時等服務。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順利推進,高分二號衛星標志著我國遙感衛星分辨率進入亞米級時代。同時,2011至2015年,中國航天在衛星應用及產業化發展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交通運輸、海洋漁業、減災救災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資源系列衛星在地質災害調查、監測與管理和城市規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和投資機構進入太空經濟領域,成為中國太空經濟領域的重要力量。 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有關哪些航天高新技術將是未來支撐中國航天經濟的重要支柱的問題時,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原民輝表示,目前非常熱的火箭回收技術涉及一系列技術難題,是業界非常關注的一種技術。未來各大信息技術產業對航天發展的需求也是我們比較關注的。第三方面,從未來經濟發展來說,我們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建立更高效、安全的系統,使得航天技術可以持續發展。這里面涉及很多問題,既有管理方面的問題,也有經濟方面的問題。一種很好的技術并不一定就可以持續發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國的航天飛機。一項很好的技術,要把它完全產業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使它成本更低、性能更可靠、技術更安全。 泰伯公司的創始人兼CEO劉玉璋表示,從航天應用層面來說,大家都在關注能夠帶來爆發式增長的機會。在個人領域,太空旅游、太空喪葬服務等都越來越受關注。尤其近一兩年來,中國會迎來一輪太空經濟熱。各個地方政府都會跟科研機構聯合,大力推廣普及太空經濟,其中既有科普性質的,也有像太空旅游這樣的全新業態。目前,虛擬現實(VR)發展那么快,很多新技術都會和航天應用結合起來,比如利用VR技術模擬失重環境,讓普通人去體驗太空微重力環境。另一方面,現在大家都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我們在城市中的上網速度非常快,但如果你去登山或戶外探險,比如去登珠峰,如果想要進行網絡直播,網絡速度可能就不太容易保障,費用還非常高。如果未來我們的太空經濟發展得更快,我們可能會實現我們在戶外探險等特殊環境下手機上網的速度也有保障。比如現在車聯網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可以利用手機內置SIM卡的方式來接入移動互聯網。但如果是在沙漠等沒有手機信號的環境下,又該如何進行位置定位和通信聯系呢?這些東西如果沒有太空經濟的支撐,很難有很大的突破。 劉玉璋表示,他很關注企業級服務這一領域,目前有些公司會利用這些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來判斷經濟走勢。比如他們可以通過衛星圖像統計沃爾瑪等大超市停車場車位的數量,比如過去三個月停車空位如果比原來增加很多,就說明沃爾瑪的零售額可能不是很好。還可以利用航天應用技術來預測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比如一些公司會通過衛星圖像來分析甘蔗的種植面積和長勢情況,如果今年甘蔗的種植面積比去年增加了很多,而且長勢非常好,他可以提前判斷蔗糖價格將會下降,因此他們就可以給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公司提建議,減少蔗糖的庫存量。還有公司通過航天技術觀測石油公司油庫的陰影變化,判斷油庫儲量多少,以判斷石油價格的長期波動走勢。而這些都依托于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都非常高的對地觀測衛星。在這些領域未來會有很多商業機會,能夠吸引更多資本加入到這些行業中來,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我們特別不希望看到發射了很多衛星,但我們的衛星應用沒有做起來,沒人愿意為此付費。所以對于太空經濟的發展,我們既關注發射的低成本,也很重視應用層面的蓬勃發展。 首屆中國太空經濟論壇由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和泰伯公司聯合主辦,將與2016第五屆全球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WGDC)同期舉行。 |
相關閱讀:
- [ 05-18]攬月九天不是夢 航天未來在青少年—中學生航空航天科普知識大賽側記
- [ 05-05]感受奇跡 觸摸未來全省首個航天體驗館——南平航天體驗館開館
- [ 05-05]感受奇跡 觸摸未來全省首個航天體驗館——南平航天體驗館開館
- [ 05-05]感受奇跡 觸摸未來全省首個航天體驗館——南平航天體驗館開館
- [ 05-03]航天館徹底火了一把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