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光主編繪制的豎版世界地圖(南半球版)。資料圖片
郝曉光和他首次出版的新編世界地圖。 資料圖片 “錯了,美國在中國的北面,而不是東面。” 臺上,專家正在介紹二代北斗衛星系統的布局方案,同為演講嘉賓的郝曉光忽然站起來“糾正”。 200多人的會場,先是鴉雀無聲,繼而私語嘈雜。 時隔多年,說起那一次的“挺身而出”,這位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還難抑得意,“蠻像一次壯舉。” 2006年10月的那次衛星導航系統研討交流會上,按照專家介紹的方案,北斗衛星優先覆蓋中國及周邊地區,向東,越過國界延伸幾千公里,而向北,只覆蓋到中國版圖的最北端。 “明顯忽略了‘北冰洋方向的戰略需求’。”郝曉光拿出自己編制的北半球版世界地圖,比劃著說:“當時‘北斗二代’覆蓋范圍的策略,主要依據的是傳統世界地圖所展現的中國與世界的地理關系,考慮的是‘太平洋方向的戰略需求’。但實際上,就像這幅地圖展現出的,橫穿北冰洋才是中國與美國之間更近的線路。” 令郝曉光欣慰的是,盡管自己讓專家下不來臺,但當氣順理明之后,有關部門還是采納他依據新編世界地圖提出的建議,調整了設計方案。 郝曉光繪制的新版世界地圖,有東、西、南、北半球4個不同版本,改變“北斗二代”設計覆蓋范圍的是北半球版。在這張地圖上,北冰洋成了中心,被北美洲和亞歐大陸上下環抱,“美國在中國的北邊”。 最別致的是南半球版。這是一張豎版地圖,印度洋位居中心,以往偏居南端、“被壓成橫條”的南極洲,得以“本來面目”示人,宛如一只開屏的孔雀。 中國地理學會出版委員會副主任單之薔表示,自從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畫出以中國為中心的《坤輿萬國全圖》之后,400多年來,中文世界地圖就沒有脫離出這個框架,而郝曉光的新版世界地圖,顛覆了過去單個角度看地球的“世界觀”。 早在2002年,郝曉光就編制完成4個版本組合的《系列世界地圖》,并陸續在航空、科考等多個領域應用,但直到2013年,系列地圖才拿到“準生證”,得以公開出版。 眼下,郝曉光正謀劃讓系列地圖進學校、入教材,把三維地球最全面地展現在平面上,讓世界的另一副面孔為世人熟知。 以一己之力,挑戰國人400多年的“世界觀”,難度顯見,坎坷幾何? 有橫版地圖,為何沒有豎版地圖? 從傳統地圖上看,中國版圖是東西更長,還是南北更長? 北京飛紐約,是太平洋航線更短,還是北冰洋航線更短? 北冰洋是遠離中國的“天涯海角”,還是需要密切關注的戰略要地? 4月10日,湖北武漢,在郝曉光位于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辦公室里,他指著墻上懸掛的豎版世界地圖,自問自答:“看看這張地圖,答案一目了然,都是后者。” 說起地圖來,58歲的郝曉光神采飛揚:“很多看慣了傳統世界地圖的人,都會答錯。我的地圖就是要讓那些被隱藏的事實顯而易見。” 地球儀還不夠顯而易見嗎?這是郝曉光面對最多的一個質疑:有地球儀精確描述世界,還有必要大費周章地重繪一張平面的世界地圖嗎? “地球儀可以準確地把握世界,但是它不具備一覽性,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你都只能看到半個地球。”郝曉光堅持己見,地圖能夠彌補地球儀的局限,自有其廣泛的應用空間——新編《系列世界地圖》對北斗衛星覆蓋范圍北擴的貢獻,即是例證。 在對二代北斗衛星系統的布局提出建議7年之后,2013年,郝曉光收到一份有關部門出具的應用證明:“新編《系列世界地圖》以獨特的視角,準確表達了中國與世界的地理關系”“為我國二代衛星導航系統研制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意見”。 同事劉根友介紹,郝曉光的本職工作雖然與地球相關,但不是研究地圖的,起初,他只不過是想繪制一張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中文世界地圖,“打破以往中國的世界地圖以太平洋為中心的單一視角”。 “郝曉光認為,我國通用的亞太版世界地圖存在局限性,一是中國位于世界東方,但在地圖上中國卻位于中央偏左方,容易使非專業的讀者對中國的地理位置感到困惑;二是在地圖上,國際日期變更線既不是中央經線,也不是左端經線和右端經線,讀者很難從地理分布上感受到日期的變更,容易造成時區概念上的混淆。”劉根友說。 當郝曉光繪制了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拿給地圖界的一位專家看時,這位專家提出了圖中中國形狀的變形問題。郝曉光解釋:“傳統世界地圖上的南極洲變形更多。”專家隨口回道:“那是誰也解決不了的世界難題。” 竟然是個世界難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一瞬間郝曉光似乎找到了奮斗的目標。 郝曉光介紹,無論亞太版世界地圖還是歐美版以大西洋為中心的世界地圖,都屬于“經線世界地圖”,適用于表達東、西半球的地理關系。“經線分割地球儀的投影方式,就好比把一只蘋果縱向剖開拉平,必然會造成南北極地的變形,并且模糊與周緣地區的相互關系。” “比如,南極洲的面積為澳大利亞的1.8倍,但在傳統的地圖上,由于變形的原因,顯示出來卻是3.8倍。南極洲被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亞這三塊大陸環抱,但在傳統的地圖上卻表現為平行關系。”郝曉光認為,既解決南極洲變形的問題,又讓大多數國家、大多數人都能接受,一張地圖是不夠的。 “有橫版地圖,就應該有豎版地圖,有東西半球版的世界地圖,就應該有南北半球版的世界地圖,否則不成體系,難以完整展現地球的面貌。” 郝曉光提出了“雙經雙緯”編制《系列世界地圖》的設計方案,一套為四版,前人已做過的東半球版(即亞太版)和西半球版(即歐美版)為“經線世界地圖”,他創新的北半球版和南半球版為“緯線世界地圖”。 “就如一套服裝衣褲有別、左右對稱,才能全面裝扮一個人,描繪地球也應該是東西南北4張地圖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種符合真和美標準的組合。”郝曉光說。 |
相關閱讀:
- [ 10-27]“十三五”:站在世界地圖前制定的五年規劃
- [ 04-10]11歲自閉癥男孩記憶超群 即席畫出準確世界地圖
- [ 11-10]《山海經》隱藏著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 [ 09-07]歷史老師手繪世界地圖被嘆"神技"
- [ 10-13]中文豎版世界地圖將面世 能看到完整兩極地區(圖)
- [ 10-11]吉大研究生游遍全國 用明信片拼世界地圖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