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25日電 新聞點評:警惕“福島后遺癥”的國際化趨勢 新華社記者楊駿 黃堃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已有5年,隨著污染處理的長期化,有關福島核事故的后遺癥,已不局限于日本一地,而呈現國際化趨勢。 這一趨勢首先體現在海洋方面,福島核電站的放射性泄漏80%都進入了海洋,新研究表明,福島核污染已跨越太平洋抵達北美;從災難發生開始,放射性銫10年后回到亞洲東部,30年后將幾乎擴散到整個太平洋…… 很顯然,國際社會需要知道:福島核事故有沒有后遺癥?“福島后遺癥”的程度有多嚴重?“福島后遺癥”的影響范圍有多廣? 要回答這些疑問,需要詳盡的調查和研究。日本方面需要回答:福島核事故處理的預期年限、核事故對生態環境的具體影響、目前去污染的進展情況、廢物處理的措施……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詳盡的數據,對相關數據的分析研究,直接影響災后處置工作以及國際社會的應對。 可是,如何獲得準確數據,國際上許多專家都有類似的無奈答案:“這個嘛,沒資料啊,不好說。” 沒有一手資料和獨立機構的調查,就無法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在如此重大、影響深遠的核事故面前,無論對于受影響的國民還是國際社會,日本政府“淡化”處理的行為已引了國際社會廣泛的質疑和不信任。而一味“捂蓋子”,只會捅更大婁子。 比如,韓國等日本周邊國家民眾對日本食品的高度警惕甚至抵制,近乎釀成國際貿易糾紛,這正是周邊國家對日本核事故處理高度不信任的寫照,也是“福島后遺癥”國際化的又一證明。 盡管日本稱已經在食品產地標識、輻射檢驗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不時曝出的福島核事故處理中的種種不靠譜,又如何讓日本說服世界?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全世界都以為深重的災難給人們上了一堂不會忘記的課。但如今,當年的一些錯誤做法還在繼續。 日本拒絕了國際環境流行病學會等機構的調查申請;東京電力公司給出的治污數據漏洞百出,甚至出現遲報堆芯熔毀這樣嚴重的情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京申奧陳述時向全世界夸口核污水“得到控制”、“完全沒有問題”,事后證明核污水外排或泄漏仍在繼續;對福島災民求助無門現象和核污水處理情況,日本媒體要么選擇沉默,要么語焉不詳…… 種種事實,讓人不免要問,福島核事故的后遺癥,有多少是人為掩蓋而引發的?如果不直面國際社會的質疑,“福島后遺癥”會讓更多國家受害,最終可能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長期頑疾。國際社會必須對此保持高度警惕。 |
相關閱讀:
- [ 05-25]輻射物約合168枚原子彈 福島核污染物漂抵北美
- [ 05-24]日本福島核污染已跨越太平洋抵達北美
- [ 05-23]福島核事故5年,那些“被消失”的真相
- [ 05-17]日本首都圈發生5.6級地震 福島核電站未現異常
- [ 05-10]美高官在福島核事故后預測東京輻射或超100毫希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