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28日消息(記者丁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美國國土安全部為打擊非法移民中介,于兩年多前設立“北新澤西大學”釣魚執法。在布局兩年多后,今年4月,美國警方把22所黑中介連鍋端掉。而涉案的千余名學生卻陷入身份尷尬或被遣返的境地,其中有600多中國留學生。 美國官方近日認為,涉案學生“知法犯法”,希望只要花錢便可留在美國,并不值得同情。對此,記者采訪到多位涉案學生,他們也表達了一些不同觀點和內情。案件背后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留美真相? 一座并不存在的空殼學校——北新澤西大學徹底改變了這600多名中國留學生的命運。記者發現,涉案學生大多數已經在美國正規學校畢業并獲得學位,其中包括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等名校的學生。畢業學校排名全美前100位的小李告訴記者,大多數人當初選擇這所大學的目的,還是希望通過掛靠,延續在美國的合法身份。 李同學說:“大家其實都是因為H1B抽簽沒有抽中,才去找學校試圖合法地延續自己的合法身份。現在這個事情一出來,我們已經沒法工作。現在面臨的狀況是走也走不得,留也留不得。” H1B簽證是留美工作必備,也被不少留學生稱為一年一度“拼人品”大賽。由于名額緊缺、僧多粥少,美國移民局采用電腦抽簽的方式決定配額分配。如沒有抽到,一些人會選擇申請學校即通過留學簽證過渡一下,以延長在美國的時間。 美國聯邦檢察官費什曼近日表示,這所“北新澤西大學”沒有教師、沒有課程、只有扮作腐敗官員的國土安全部臥底特工。但不少學生提出,沒有發現程序上有任何問題,自始至終認為就是一所正規學校。 已經工作的小翼還專門去實地考察過。他說:“因為這所學校和我的所在地很近,所以我就聯系了學校負責人,并且也實地去考察過。當時他們熱情接待了我,回答了所有問題。我也在網上搜索了這所學校的所有資質,包括國土安全局給出的官方認證,所以是放心的。” 一些學生告訴記者,直到美國警方今年4月“收網”將22所黑中介一網打盡后,才發現該學校并不存在,而并非美國國土安全部所說的“注冊學生知法犯法,百分百清楚這是一所什么學校”。對于“學校從未開過課”,有人表示懷疑過,有人提出一直在催促但從未被告知會沒有課程。 畢業于全美排名前5位高校的Q同學發給記者一份和中介的聊天記錄顯示,他一再跟中介索要課表,都被一拖再拖,要求等校方消息。直到他覺得不太對勁要轉出,但中介提出,要等校長批準才可以。 小李表示,學校先后因不同原因一再推遲開課。“進入這個學校時,并沒有告知我們學校不上課。很多同學被告知有課,但在放春假、在拓展網絡課程,在建新校區。” 在等待的過程,一些學生被告知可以參加cpt,即允許學生在校外合法打工的許一種許可,但工作領域必須和學習專業相關。留學爆米花工作室資深留學專家文軼認為,長時間的不開課值得關注。 文軼認為,這件事提醒大家,找一些學校繼續求學是可以的,但這所學校一年多不開課,就是一個危險信號。當意識到這所學校有問題時,應該及時申請轉學。后來關閉這所學校,其實是希望通過這一段時間來分辨哪些是想上學的,查處那些通過非法渠道想留在美國的人。 小李也表示,很多同學都非掛靠時間長達兩年,絕大多數是半年,有的甚至只有幾個月、幾天。目前,涉案學生被認定為“有預謀的簽證欺詐”,被要求回國或“恢復身份”。事發前回國的的小A告訴記者,自己后來簽證被拒,才知發生了什么,再回去幾乎已無可能。 小A說:“目前應該是回不去美國了。美國官方認為我們是‘有預謀的簽證欺詐’。律師認為,只要是跟這個案子有關的學生都會被放入記錄,再拿簽證回美國應該是不大可能了。” 小李則在事發前已轉校,并恢復了身份。不過她說,目前絕大多數人已沒有辦法做“恢復身份”。很大的問題是,現在絕大多數人沒能從這個學校轉出來,所以沒辦法做身份恢復。有些同學也聯系了其它學校想轉學,但還是要通過移民局,這也導致很多學校不愿意接受這所大學的學校,這也意味著他們沒法做身份恢復。 數據顯示,美國移民局在上一個財政年度收到超過23萬H1B簽證申請留美,而最終額度8.5萬,其中2萬名額優先分配給碩士及以上學位申請者。隨著申請人數的增長,中簽比率將逐年遞減。 |
相關閱讀:
- [ 05-20]大叔網戀"留學"女友 交往2年沒見面卻被騙230萬
- [ 05-13]伊朗德黑蘭掀韓語學習熱潮 不少人欲赴韓留學就業
- [ 05-10]港媒評內地一些留學中介:教孩子撒謊 獲入學資格
- [ 04-25]中國出國留學與歸國就業人數之差逐年縮小
- [ 04-11]澳官員稱留學澳性價比很高 受到更多中國學生青睞
- [ 04-05]法媒稱中國青少年過早留學風險大:缺乏自理能力
- [ 03-25]海歸職業競爭力有多強?中國留學回歸就業藍皮書發布
- [ 03-22]2015年度中國留學回國人數增12%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