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導致投資回報下滑 多地限期清理僵尸企業
2016-06-06 07:12:48??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健全產能出清和準入機制 記者注意到,在目標明確、任務較重的形勢下,各地正著手構建產能出清機制和準入機制,并著力推進產業鏈整合、產業內部轉移及國際產能合作等。 據了解,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建立產能出清機制。廣東省詳細提出包括建立“僵尸企業數據庫”、分類處置僵尸企業等八項內容的《去產能行動計劃》,包括出臺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結構優化的指導意見,以及省屬國有企業出清重組僵尸企業促進結構優化的實施方案。 貴州省能源局副局長胡世延說,當地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計劃在煤炭行業選擇三至五家主體企業率先突破,為整體推進探索有益經驗,以做好職工安置為重點,處理好企業資產債務。 與此同時,健全產業準入機制,嚴控產能增量。江蘇省宿遷市研究制定了《關于建立工業投資項目準入評估制度的實施意見》,提出對屬于嚴重過剩產能行業和高污染高耗能的項目堅決不要,不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貴州省明確,三年內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和產能核增項目,一律實行減量置換。 一些地方還提出,將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經濟運行監測和風險預警,建立完善設備注冊制度和產能監測體系,形成包括生產能力調查、測算、發布在內的工業產出和產能利用監測預警制度。 此外,多地正著力于促進產業轉移,加強國際產能合作。甘肅省提出,積極推進一批重點企業,到中亞、西亞等國家投資興辦生產線,進一步提高企業國際產能合作水平。廣東提出三年累計推動珠三角地區1600個項目轉移落戶粵東西北地區,三年累計新增境外投資額達400億美元,初步形成境內外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 一些生存壓力較大的企業,也開始主動轉移、升級產能。“逼得沒辦法,要淘汰的都是近年上的新裝備,不‘走出去’就變成廢鐵了,還要雇人看著。”甘肅酒鋼集團董事長陳春林說,酒鋼正在突破困難與牙買加商談建設一個產業園區,其中包括轉移榆鋼公司100萬噸的鋼鐵產能項目,并將根據后續市場及資源情況,對其擴能改造,形成200萬噸產能規模。 去產能宜加強市場化手段 專家表示,舊的經濟增長動力在下降,新的動力沒形成,中國未來更須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多個省份已經出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或去產能方案中,均提出完善市場機制,促進企業規范化退出。但部分地方官員、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客觀存在的穩定風險、地方的利益考量等仍需要通過優化政策環境,調動各方積極性,構建去產能的動力機制和產能結構優化長效機制。 一是在繼續營造積極的政策環境,適當調整干部考核。部分基層干部和專家建議,適當調整強化干部考核政策等,一方面加強地方政府的主體責任,對完成去產能清理僵尸企業的“硬任務”強化考核,另一方面考慮因化解過剩產能、清理僵尸企業適當調低相應考核指標。同時圍繞有利于完成去產能的總量目標,鼓勵地方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機制創新。 二是繼續營造更加市場化的環境,鼓勵產能有效出清。多地經信委人士表示,產能出清宜加強市場化手段,重在標準建設和監管,更多用統一的綠色、安全、技術等標準來衡量,促進產能出清。 三是推動財稅等政策創新,從源頭遏制盲目擴張。部分基層干部認為,我國稅制以增值稅等間接稅為主體,且稅款征收環節主要放在生產制造環節,這種利益機制易誘導地方傾向于扶持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建議在長期逐步提高直接稅比重的同時,可考慮在間接稅征收環節做一些調整,如主要間接稅在消費環節征收等。 四是針對產業發展大數據欠缺等問題,在更大范圍內建立長效協防機制。對于一些地方存在實際整體產能遠超統計數據的情形。部分專家建議,需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求設定相關行業的總量“天花板”,并建立靈敏的信息反饋、常態監督與及時糾錯機制。 |
相關閱讀:
- [ 06-05]中國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產能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 [ 06-01]統計局:高耗能制造業PMI為49.1% 去產能取得成效
- [ 06-01]中國中車“走出去”:從產品貿易轉化為產能合作
- [ 05-31]產能“欲去彌增”,怎么破?
- [ 05-30]光伏業上演新輪搶裝和產能擴張 或再現產能過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