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三中學考點,家長等待首場科目考試結束后的考生走出考場。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攝 6月7日,天津武清中國鐵建二十二局集團四公司愛心助考團小分隊在考場外給考生和家長發放礦泉水。 武新才 趙忠航攝 6月7日,2016年全國高考正式拉開大幕,全國940萬考生步入考場。今年高考,是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實施后,將“作弊入刑”的“史上最嚴高考”,因此備受關注。筆者在北京市八一中學考點注意到,大部分考生表情比較輕松。一些聚在一起的同學相互鼓勵,互相加油,等待進入考場。 特警護衛 押送考卷 7日凌晨4時天色昏暗,大街小巷幾乎看不到人影,而位于知春路的北京市海淀區教育招生和考試中心院內,工作人員已忙碌起來。這里是全市最大規模的取卷現場,海淀區所有19個考點的試卷都在此領取。 考試中心門前,多輛警車在周邊巡邏,多名高大威猛、全副武裝的特警在取卷現場周邊盯守巡視。他們手持97-2式防暴槍,腿上還別著手槍,神情嚴峻。 工作人員下車進樓取卷,隨車的兩名民警則在旁護衛。“往年都是一個民警跟隨護送取卷,而今年每個考點轄區派出所都加派兩名民警隨車護衛。”在現場,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內保大隊民警袁京文對筆者介紹說。 據悉,裝有考卷的取卷車上都有GPS定位系統,試卷押送全過程都有視頻監控。考卷被送達考場后,押送人員會原地等候,考試完畢后,考卷會立即被放入黑色密封箱封存,由工作人員、民警等護送回考試中心。 “嘗鮮”刷臉 防止替考 作為“作弊入刑”后的首次高考,不少地區都出臺具體措施提升考場作弊防控系統。 比如在廣東,實行了“人臉識別指紋驗證”,防止替考。廣東省教育考試院有關負責人說,考生要按照考場的統一安排,進行“人臉識別指紋驗證”,核驗無誤的考生,安排入場考試。 東莞中學校長黃燦明介紹,考慮到是首年首場使用指紋識別,考場各項工作安排都比平常提前了10分鐘,“監考老師領試卷也提前了10分鐘。”黃燦明說,考生也會提前10分鐘進行指紋識別進入考場。 中國高考 感動老外 筆者7日在北京四中考場外看見兩名西班牙記者正在制作關于“中國好看”的電視節目。 兩名記者分別為出鏡記者及攝像。他們告訴筆者,他們來自西班牙,正在拍攝高考視頻。其中一名記者說,在中國,高考是一件大事,會影響很多人。看見外面這么多家長在等待,覺得很感動。 著名科學家霍金6日在微博中祝福940萬中國考生。霍金在微博中寫道:“你們中的許多人即將參加2016高考,我在這里祝愿你們,新一代的科學人才,金榜題名。這是你們勤學不輟的頂峰,也標志著你們美好未來的開始。” 【延伸閱讀】 2016年高考作文“N宗最” 7日中午,部分高考作文題一經公布,即被考場外的“考生”冠上了各種“最”的稱號。 ——“最難懂”:全國卷Ⅰ的“教育和分數”漫畫作文。該題中漫畫分兩格,上面左邊小孩A手舉得分100分的試卷,臉上有個吻印,右邊小孩B手舉55分的試卷,臉上有個巴掌印;下面左邊小孩A得了98分,臉上有巴掌印,右邊小孩B得了61分,臉上有吻印。 題目一出,不少人表示“不知如何理解”,解讀紛呈:有人說,這是A被表揚后成績下降、B被打了后成績上升的意思,講的是教育方式問題;有人說,這是家長對高分考生要求過于苛刻、對低分考生過于放縱,反映的是家長對分數的態度。 ——“最具科技感”:浙江卷的“虛擬與現實”。題干中提到,當虛擬世界中的“虛擬”越來越成為現實中的“現實”時,是選擇擁抱這個世界,還是刻意遠離,或者與它保持適當距離? 安徽省合肥市的高考學生家長劉斌說:個人覺得浙江的題目出得很好,有時代特色,“浙江好超前”。但也有人提出,這可能對部分考生不公平,“山里孩子該咋寫?” ——“最思辨”:江蘇卷的“話長話短”。題干中稱,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已說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閃現。 雖然有網友認為這一題目很接地氣,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感覺材料與題目前后邏輯聯系不強,彰顯個性和提倡創新之間的關系既不是對立也不是包含或遞進,“這題目好難做”。“反正對于這個題目,我無話可說。”山東濟南一位高二學生說。 ——“最接地氣”:上海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題中說,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對“評價他人的生活”這種現象的看法不盡相同。 對于這個題目,很多網友表示,每個考生都有題目所需的素材,還能在作文中體現出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挺好。 (據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
相關閱讀:
- [ 06-07]福建高考首日平穩順利 考場秩序井然
- [ 06-07]四川洪雅:高考前夜遇暴雨致考室被淹 老師連夜掃水
- [ 06-07]來自未曾謀面的祝福 大四畢業生寄語2016年高考生
- [ 06-07]從高考作文看時代變遷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航前行
- [ 06-07]高考第一天 我縣考點秩序井然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