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歷史依據豈能抹殺? 國際社會中部分國家和媒體經常攻擊中國的“九段線”,更有甚者以南海諸島距離中國大陸本土更為遙遠,認定菲律賓等國家的訴求更為合理,從國際法的角度看這是一種無稽之談。中國的“九段線”于1948年公布,再次確認了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這早于1982年達成的《公約》,《公約》尊重亦無權調整在其達成之前所存在的歷史性所有權和歷史性海灣的規定。“九段線”涉及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屬于《公約》調整的范疇。以《公約》的相關規定來談“九段線”相關的歷史權利依據和權利主張內涵在國際法上本身就是不恰當的。 仲裁庭竟然完全偏向菲律賓觀點,認為:“一項涉及《公約》和其他權利(包括中國可能的‘歷史性權利’)之間的互動關系的爭端屬于涉及《公約》的爭端。”如此牽強附會的解釋令人瞠目結舌,照此理論任何一個國家根據長期的習慣國際法實踐所擁有的所有海洋權利只要在《公約》中沒有明文注明,恐怕都可以視為爭端。這樣豈不是要將《公約》視為“國際海洋憲法”? 四問:訴求模糊還要量產? 菲律賓所提十五項仲裁訴求實際上可以概括為三類,涉及中國權利主張無效有2項,涉及島礁地貌性質判定有4項,涉及中國涉嫌違法行為有7項,另有一項訴求不明確及一項牽涉島礁歸屬判定。如此分散式的訴求,似乎有意在提高仲裁數量,以求增大被仲裁庭接受的訴求規模,更有吸引眼球和重復施壓效果,對不了解詳情的媒體而言似乎訴求越多聲勢越大。 除了仲裁事項分散,菲律賓還多次使用了模糊的語言。例如,其第十五項訴求為:“中國應當停止進一步的違法權利主張和活動。”即使聯系其他訴求,這一語焉不詳的請求依然極容易產生誤解。通過含糊的語言和大量的訴求提高“命中率”,而一旦仲裁庭的裁決做出,則如何對裁決進行解釋并應用到爭端問題上就全憑菲律賓方面一家之言了。 五問:惡人告狀搶先有理?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惡人先告狀”。在菲律賓的控訴下,中國被扣上了“以大欺小”的“惡霸”標簽。但若置換原告席和被告席,菲律賓的控訴似乎更符合自己的所作所為。為了博得國際社會同情搶先發難,自己卻躲在盟友和國際輿論的溫室中被塑造成受欺凌的對象,菲律賓演技之高令人刮目相看。 但國際社會成員并不都患有選擇性健忘癥,任何人的花言巧語最終都會被戳穿,任何偽裝也都將原形畢露。菲律賓干擾中國漁民漁業活動影響漁民生計的違法事件豈是少數?若論填海造陸,上世紀八十年代是菲律賓掀起了一輪非法搶占中國島礁并進行填吹建設的風潮,甚至還在中業島率先興建了機場跑道并以該島作為占領中國南海島嶼的指揮中心。國際社會也不會忘記上世紀九十年代菲律賓兩次蓄意挑起“美濟礁事件”引發的波瀾,也不會忘記菲律賓在仁愛礁“坐灘”的破船自1999年起至今仍在。2012年菲律賓以軍艦蓄意干擾在黃巖島正常作業的中國漁船更引發兩國緊張對峙。公道自在人心,尋求外部勢力支持和輿論的炒作,終究也不能抹去菲律賓在南海爭端歷史上的斑斑劣跡。 |
相關閱讀:
- [ 06-08]九問菲律賓南海問題仲裁案:豈有此理!
- [ 06-03]菲律賓新總統對女記者吹口哨 被指性騷擾
- [ 06-03]菲律賓新總統推廣禁酒令 違者被罰做40個俯臥撐
- [ 06-01]中國漁業協會關于菲律賓共和國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的聲明
- [ 05-31]菲律賓候任外長稱須與中國雙邊談判解決南海爭議
- [ 05-30]菲律賓國會宣布杜特爾特為下屆總統
- [ 05-27]阿基諾指責中國“占領”黃巖島違反“南海協議”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