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遭遇極端干旱 來源:新華社 歷時21個月的厄爾尼諾事件不僅對全球氣候產生明顯影響,對農業生產和全球糧食市場的影響也顯現出來。據國家氣象中心專家預測,2016年印度小麥產區氣象條件明顯差于上一年,旱情突出,將導致小麥面積和單產連續下降。綜合氣象、衛星遙感資料和作物產量預測模型分析,預計今年印度小麥平均單產、種植面積和總產均較上年減少,其中小麥總產為近5年來最低。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高級工程師錢永蘭介紹,印度小麥產量占全球總產的30%以上,僅次于中國(占全球40%),居世界第2位。印度小麥基本自給自足,遇減產年份需進口小麥。此次印度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是干旱,2016年印度小麥播種期、苗期和生長發育關鍵期降水均少于上一年和常年。尤其在2月份小麥籽粒形成及灌漿增重階段,主產區平均降水量僅為4.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1.9%,直接影響小麥產量。 同樣受厄爾尼諾影響,巴西東北部發生干旱,可能導致巴西玉米減產。綜合分析,預計2016年巴西玉米單產和總產與上一年(2015年)相比有所下降,約分別下降1.8%和0.9%。 據介紹,巴西玉米主要分兩季,頭季玉米也稱夏季玉米,約占總產的35%,一般于每年10月種植,次年3—4月收獲;二季玉米也稱冬季玉米,約占65%,一般在2月種植,6—7月份收獲。2016年巴西頭季玉米生長季內氣象條件總體良好,但二季玉米的部分產區發生干旱,尤其東北部旱情偏重,4月以來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3—7成,加之部分地區氣溫偏高,對玉米開花授粉、籽粒灌漿產生不利影響。錢永蘭表示,目前,巴西頭季玉米已收獲完畢,二季玉米大部分仍處于灌漿階段,后期氣象條件帶來的不確定性仍值得關注。 專家表示,印度小麥減產可能會導致印度國內小麥供應不足,需要從國際市場進口小麥,進而影響全球小麥供應及價格。而巴西目前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國,若玉米大幅減產也會導致全球玉米市場供求關系變化,進而引起國際玉米價格波動。 |
相關閱讀:
- [ 06-07]美國向印度歸還價值近10億美元遭走私藝術品
- [ 06-07]商務部:印度對自中國大陸進口工業萘發起反傾銷調查
- [ 06-06]印度女警新婚之夜未通過“處女測試” 慘遭退婚
- [ 06-06]印度一巴士墜崖 致17人死亡 33人受傷
- [ 06-06]印度北方邦神秘教派“自成一國” 設政府軍隊法院
- [ 06-06]美重病者們遭遇“看病貴”:無奈遠走印度買便宜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