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收入門檻后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 經過幾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只要政治上不出現顛覆性錯誤,經濟上不出現毀滅性打擊,制度上不出現斷層式波動,再過六七年,我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將無懸念。屆時,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 我國在跨過世界銀行設定的高收入門檻之后,還有漫漫長路要走。目前,高收入門檻是人均國民總收入1.26萬美元,而美國已達5.5萬美元,盧森堡超過11萬美元,跨度很大。對我國來說,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下一個目標是邁向“中等發達國家”。中等發達國家目標是上世紀8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謀劃“三步走”戰略時首次提出的。用人均指標來描述,中等發達國家大約相當于2015年韓國所達到的人均國民總收入2.7萬美元的水平。如果按照中等增長速度,剔除價格因素,2035年前后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將達到2.6萬—3.0萬美元(2015年價格)。這是我國經濟將經歷的又一重要階段,可以看作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的“第五階段”,直接關系到能否順利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躋身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和邁向中等發達國家的道路上,盡管將迎來更大的挑戰,但只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成功實現目標。從前述經濟體的發展經驗中,我們還可以得到如下三點啟示。 首先,從歐美發達國家所顯示的經驗可見:隨著經濟發展,創新驅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以要素驅動為主的增長必須轉向以創新驅動為主的增長。我國歷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每年對此投入巨大。進入高收入階段后,推動創新需要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創新驅動的效果要用能否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檢驗。越是在高收入階段,越需要提高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其次,二戰后兩批進入高收入階段經濟體的重要經驗分別是堅持對外開放和實行市場經濟,而這兩條正是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基本經驗。其中,前者是外部條件,后者是內部條件。進入高收入階段后,這兩條基本經驗依然是驅動經濟增長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第三,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往中等發達國家的道路上,要想更充分釋放經濟潛力、支撐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努力增強軟實力。軟實力屬于“無形要素”,在高收入階段其重要性不亞于有形要素。增強軟實力的途徑主要是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而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現在起就應加倍重視,將其作為躋身中等發達國家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基石。要通過不斷推進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使我國的軟實力比硬實力還要強、還要硬。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研究所所長) 《 人民日報 》( 2016年06月12日 05 版) |
相關閱讀:
- [ 06-13]長汀縣古城鎮大力發展蜜蜂養殖 戶均收入達10多萬
- [ 06-13]財政部: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4萬億
- [ 06-12]端午"四風"追蹤:腐敗仍找變通|人民日報:中國不可能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 [ 06-12]報告稱大學生自主創業存活率明顯提升 收入優勢明顯
- [ 06-12]人民日報:中國預計從2024年開始進入高收入階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