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1949年以來涉案人數最多的合同詐騙案在北京市一中院開庭宣判。涉案的62名被告人在中網互贏公司總經理的帶領下,利用“網絡關鍵詞”進行詐騙,騙取錢款共計8400余萬元。法院按照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及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分別判處石淑榮等51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二年到二年不等的刑期,另外賀某等11人則被定罪免刑。 62名被告人分6天審 此案曾于4月21日在一中院開庭審理。因為涉案人數眾多,法院連續審理了6個工作日。為了配合庭審,法院不得不將大法庭前4排旁聽席的座位拆下,以擴大審判區的面積,同時從兄弟法院協調了法警30人,出動12輛警車押送被告人。 62名被告人中有38個是90后,22個是80后,年齡普遍較小,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很多人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從事的“工作”已經觸犯刑法。辯護人之一的焦潔律師告訴記者,從事這項“工作”的門檻很低,公司內部有一套自己的“話術”,會對員工進行專門培訓。 庭上,檢察機關起訴稱:自2013年至2014年6月間,中網互贏公司總經理劉曉強(另案處理)指使被告人石淑榮等62人,在本市海淀區、昌平區等地中網互贏公司內,以公司名義在簽訂、履行關鍵詞網絡服務合同的過程中,謊稱中網互贏公司系工信部下屬單位,虛構有他人搶注或有買家高價收購等事實,誘騙被害人王某等259人在該公司完善關鍵詞網絡資源,購買付費業務,以此騙取錢款共計人民幣8000余萬元。 檢察機關認為,中網互贏公司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數額特別巨大,上述被告人應依據不同涉案金額以合同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一唱一和的“雙簧戲” 關鍵詞是什么?其實就是我們平常在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時輸入在搜索框內的文字。對于商家來說,他們希望網友在搜索關鍵字時,第一個看到的是自己的產品。于是,關鍵詞在商家眼中就變成了具有經濟利益的商品。記者在一些網絡交易平臺上看到,確有一些關鍵詞在進行買賣,且價格在幾萬甚至幾十萬。 據了解,關鍵詞詐騙作為犯罪處理的很少,但由于近年來詐騙行為猖狂,涉案金額巨大,越來越多的詐騙犯或詐騙團伙被繩之以法。 中網互贏公司的主要詐騙手段有兩種:一是“謊稱搶注促成交易”,即與作為關鍵詞最初注冊人的被害人取得聯系,并虛構關鍵詞的市場價值,誘使被害人購買公司注冊、維護等服務。二是“冒充買家相互配合”,被告人冒充第三方“買家”同被害人取得聯系,謊稱欲購買被害人所持有的網絡關鍵詞,有的甚至愿意出好幾個億,以此要求被害人完善網絡資源,意圖促成虛假交易的方式誘使被害人與公司簽訂合同,接受相關服務。 檢察官趙鵬曾在庭審時表示,至今仍有被害人不相信自己被騙,甚至以為自己所有的關鍵詞可以以高達幾百億的價格售出。 宣判時親屬痛哭流涕 今天上午9點50分,62名被告被法警帶上法庭,多名被告低頭擦拭眼角,也有幾名被告面帶微笑,不斷地朝旁聽席方向張望。旁聽席上坐著50余名被告親屬,親屬們表情嚴肅,不少人不停地嘆氣、抹眼淚。 10點左右,法官開始宣讀判決。一中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石淑榮等62人身為單位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其行為均構成合同詐騙罪。被告人石淑榮作為全國行政總監、申巖作為財務部經理,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其他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輔助作用,均系從犯。鑒于各被告人能夠如實供述主要犯罪事實,涉案贓款已全部追回,被害人損失能夠得到彌補,故根據各被告人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判處相應刑期。 10點17分,宣判結束,聽到判決后,不少被告情緒失控,當庭痛哭。旁聽席上也傳來陣陣哭聲,多名家屬遲遲不愿離開法庭。 此案開庭時,石淑榮辯解自己沒有詐騙故意,辯護人為她做無罪辯護,并向法庭出示石淑榮兩次無償獻血證書,想證明石淑榮本身是個善良、品質好的人,如果知道公司業務涉嫌犯罪的話肯定會離開。宣判結束后,石淑榮的丈夫告訴記者,不服判決,一定會提出上訴。 吳青瑜 J195 甘南攝 J216 |
相關閱讀:
- [ 06-14]女子拿起充電手機意外身亡疑插頭漏電|6男子扮援交妹專騙臺灣網民詐騙十余萬
- [ 06-14]六名男子假扮援交妹專騙臺灣網民 兩月詐騙十余萬
- [ 06-14]無業男集資詐騙4200余萬 37名被害人中包括其表姑
- [ 06-13]無錫摧毀一電信詐騙團伙 21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 [ 06-13]安徽打擊電話網絡詐騙 45分鐘“追回”116萬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