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21日電北京時間21日凌晨1點,《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中國科學之星》(Science stars ofChina)的新聞特寫文章,介紹了10位中國科學家及其科研成就。其中包括四位女性科學家。 《自然》雜志認為,從古DNA領域到中微子、神經科學領域,中國的頂尖研究人員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提升中國在全球科學領域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位女科學家分別是,植物生物學家高彩霞,她的實驗室最先在農作物上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特別是解決了基因工程難度高的小麥的基因編輯難題;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她觀察到了蛋白質在原子層面是如何工作的,新聞特寫中著重介紹了她發現細胞膜上的嵌入蛋白質的結構的工作,此項工作難度極大;出生于香港的葉玉如,她在基礎神經生物學和對大腦健康的轉化等方面的研究,提升了中國的科學和生物技術;遺傳學家付巧妹,最近20個月,她在《自然》期刊上發表了三篇論文,幫助重新書寫了歐洲最早的現代人類歷史。 名單中還包括:中國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5000米海試現場海試副總指揮崔維成、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秦為稼,以及今年34歲的“光子糾纏鬼才”、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家陸朝陽。 近年來,中國科研經費投入持續增長,中國科研也取得了突出成績。《自然》的特寫編輯理查德·蒙納斯特斯凱(RichardMonastersky)表示,上述十位科學家凸顯了中國創新的廣度和對于創新的承諾。(完) |
相關閱讀:
- [ 06-17]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千秋偉業的科學指南
- [ 06-17]央視布局Q3綜藝上演科學大觀 明星跨界拼科學
- [ 06-16]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千秋偉業的科學指南
- [ 06-16]科學監管“互聯網 食品”
- [ 06-15]科學基金從源頭讓創新強起來
- [ 06-14]“收費”不是科學治堵的必選項
- [ 06-13]古田縣第二小學舉辦2016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輔導員培訓
- [ 06-13]古田縣第二小學舉辦2016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輔導員培訓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