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專家:國際海洋法法庭受理菲方請求不合法
2016-06-23 08:49:29?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社莫斯科6月22日電 (記者 王修君)針對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當?shù)貢r間22日,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社科系教授、《外交》雜志主編塔夫羅夫斯基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國際海洋法法庭受理菲方請求不合法。 2013年菲律賓單方面將南海問題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仲裁。此后,國際海洋法法庭接受了菲方要求。對此,中國官方多次表明自己不接受、不承認、不執(zhí)行基于非法、不公正仲裁的任何結果。 塔夫羅夫斯基表示,如果排除其他干擾,國際海洋法法庭應很容易得出結論,即涉及領土主權、劃界、執(zhí)法活動等問題的爭議已超出了《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適用范圍。菲律賓提請仲裁的主要問題正好涉及到南海部分島嶼、礁石的主權,因此法庭受理菲律賓的要求不合法。 塔夫羅夫斯基說,強制仲裁是《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里規(guī)定的一種補充程序。一般來說,相對于當事國之間的談判、協(xié)商而言,“并不具有優(yōu)先權”。在中國一直愿意就南海問題與菲律賓展開對話的情況下,法庭不該介入中菲南海爭端。 塔夫羅夫斯基認為,國際海洋法法庭接受菲律賓的要求,是因為有“其他因素和勢力的干擾”。在這種情況下,法庭作出的判決應視為無效,“其仲裁結果無法對南海局勢的改善起到幫助”。 塔夫羅夫斯基認為,在上世紀40年代,中國已經(jīng)派出軍艦巡視南沙、西沙等海域宣示主權。此后,中國出版的地圖上也明確標明了中國南海的區(qū)域,當時國際社會未對此提出過異議。在80年代,《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時,也幾乎沒有聽到有東南亞國家就中國南海區(qū)域問題提出反對意見。從這個角度說,中國在南海問題上有充足的法理依據(jù)。即使法院在中方不參與情況下進行仲裁,也無法無視這些有利于中方的證據(jù)。 塔夫羅夫斯基說,中國當前處理南海問題的做法是克制的,也是富有謀略的。中國不參與仲裁,不但堅持了此前中方所倡導的“直接當事方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模式,而且維護了《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則。(完) |
相關閱讀:
- [ 06-22]日媒炒中國“或退出海洋法公約” 挑撥地區(qū)穩(wěn)定
- [ 06-15]國防部回應“中國海軍艦艇進入日本鹿兒島附近領海”
- [ 06-12]駐埃大使:菲單方面提南海仲裁背信棄義違反法理
- [ 06-08]第8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對話和第7輪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
- [ 05-26]南海問題中國“朋友圈”為何越來越大
- [ 05-26]專家談南海問題中國“朋友圈”為何越來越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