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到專家 1959年,為把整個武器系統搞清楚,系統學習武器專業知識,41歲已授銜上校的祝榆生主動要求去哈軍工當“學生”。“我們在哈軍工讀書的時候,就聽說有個叫祝榆生的老師,兜里總揣著課程表,聽遍了各個課程。他就喜歡這個,愛鉆研這個,不是為了畢業。”原總參軍訓與兵種部裝甲兵局總工程師姚神保說。 第二年,其所在炮兵二系分出去變成炮兵工程學院,他從副教育長、教育長一直當到學院的副院長。1966年,炮兵工程學院集體轉業,交給當時的五機部,改名華東工程學院,也就是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這段時間里,祝榆生一直是在南京工作,直到1975年。 1975年,祝榆生離開南京的家人,單身進京,借調到五機部兵器科學研究院工作,1978年正式調入,擔任副院長。在這之后的20多年歲月中,開啟了我國新一代主戰坦克研制的傳奇之旅。 年過花甲掛帥 1984年,祝榆生已到離休之年,在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鄒家華“三顧茅廬”力邀之下,66歲的祝榆生受命擔任99式坦克總設計師。中央軍委給祝榆生下任務,要造出能與發達國家抗衡的主戰坦克。很多人認為,以當時中國的經濟實力和技術水平,這是項完不成的任務。可祝榆生竟暗暗加碼:“打個平手有什么用?我非要把它打掉!” 從那時起,祝榆生再也沒休過假。他每天一起床就開始研究問題,不是在看書,就是在試驗場了解情況,要么就是組織召開技術研討會。這位倔強的古稀老頭兒,完全不顧自己的身體,經常夾著十幾斤重的資料包,跟著坦克一起下部隊,有時還硬要親自往坦克上爬。 研制領先坦克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工業基礎差,發動機和加工工藝比不上西方國家,祝榆生選擇的策略是依靠高綜合系統取勝。他們在99式坦克研制過程中,采取了技術上螺旋上升、效益上良性循環的運營模式。 所謂技術上螺旋上升,啥意思呢,就是在技術方面,每個部件或系統,成熟一個就鑒定一個。這種技術管理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也使科研人員能較快獲得科研成果,很大程度上調動了研發隊伍的積極性,做到了“既出成果、又出人才”。 而“效益上良性循環”就更神了。他決定在新型坦克的研制中分兩步走,諸多關鍵技術、部件在整車定型前后,廣泛用于外貿和國內其他坦克或有關裝備的改造上,創造了66.7億的價值。這就使得在國產武器中,99式坦克成了個異數——在定型之前,他們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坦克研制定型前后要參加極端條件下的試驗。寒區試驗在塔河,趕上零下四十八九度,坦克發動機的油會凍成棉絮一樣的東西;熱區試驗時,地表溫度六十度以上,不敢摸坦克,怕“粘”手;高原試驗,到了別的車上不去的高度,裝了增壓器的99式坦克能上去;涉水試驗,坦克要穿過5米深的水…… 祝榆生,雖然已經是年過八旬的老人,卻為了絕對把握盡可能跟著“到處亂跑”,寒區、熱區、高原,都留下他的足跡。 他拖著斷臂在荒野試驗場來回奔波、在坦克上爬進爬出。72歲,祝榆生在出差的路上摔斷了三根肋骨…… 2003年的一天,85歲的祝榆生又在樓梯上摔了一跤,顱骨一直留有骨折的痕跡。住了一段時間院之后,他終于決定正式退休。 淡泊身外之名 作為三代坦克總師,祝老絕對有資格站在褒獎的浪尖。但他卻像當初平靜地接受任務時一樣,默默地退到了聚光燈之外。在祝榆生90華誕之際,幾位學生給祝榆生寫了一封信,信里這樣說:“在三代坦克這樣一個復雜而龐大系統的工作中,您的智慧、科學決策能力和勇于替下面技術人員承擔風險和責任的精神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您以您的智慧、勇氣和人格的力量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和寶貴的支持。同時,面對各種榮譽和利益,您又是那么淡泊和謙遜……您的智慧,您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著、教育著、影響著我們。” 上天再一次跟我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2014年10月23日,在漸霜風凄緊的深秋時節,96歲的祝榆生離開了我們。而他一生創造的奇跡,代代相傳。 曾經的“土八路”,永遠的獨臂總師! 祝老,走好! |
相關閱讀:
- [ 07-04]“永遠跟黨走輝煌中國夢”文藝晚會在榕舉行
- [ 07-04]“永遠跟黨走輝煌中國夢”文藝晚會舉行
- [ 07-04]“永遠跟黨走輝煌中國夢”文藝晚會在榕舉行
- [ 07-04]“永遠跟黨走輝煌中國夢”文藝晚會在榕舉行
- [ 07-02]全軍官兵認真學習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一致表示堅決聽黨指揮 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堅強力量保障
- [ 07-02]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全國“兩優一先”代表在京活動側記
- [ 07-01]中國共產黨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 07-01]感黨恩 童心向黨 紅色基因代代傳鑄就偉大中國夢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