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智庫共話南海“危”與“機” 冀兩國合作推動局勢降溫
2016-07-06 10:39: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晨 李艷 |
分享到:
|
仲裁結果不會引發局勢顯著升級 美國史汀生中心東亞研究項目主任容安瀾說,中國不接受裁決的立場已非常明確,仲裁庭的裁決也沒有強制執行可能性,因此裁決不會對南海局勢產生實際影響。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史文認為,仲裁結果不會引發地區局勢顯著升級。目前對仲裁案的關注從某種程度上有點被夸大,各方應冷靜下來,不要對形勢作出過度反應,應用冷靜的頭腦分析問題。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強調,中方要“鎮定、淡定、放輕松”,裁決不會對南海局勢造成實質性沖擊,緊張的緩解取決于各方是否能發展出良好善意,改善國家間關系和政治信任,真正地恢復對話談判。 包道格稱,裁決應被視為一個“轉折點”,推動各方在南海問題上從“對立”轉向“合作”,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避免裁決成為導致南海緊張的又一“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說,當前中國與南海周邊各國面臨的最重要課題是持續快速發展,這需要和平穩定的環境,是地區國家的“最大公約數”,相信南海問題暫時的緊張不會影響這片海域及周邊和平、穩定與發展的主旋律。 中美應共尋“妥協”之道 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說,南海主權爭端最終還要通過談判來解決,仲裁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中美需合作推動局勢降溫。 朱鋒認為,南海問題的發酵會持續一段時間,中美應就危機尋找妥協方案,避免把南海變成沖突戰場,這完全不符合兩國和地區利益。域外大國需放棄所謂“利用裁決占領道德高地、硬壓中國讓步”的想法,法律裁決不可能讓中國以犧牲南海主權權益為代價做出讓步。 馬偉寧表示,南海問題是局部問題,無法蓋過中美兩國合作。在媒體關注視線之外,中美外交軍事等層面許多工作正在展開,尤其是軍事合作已有很大改善。 史文和朱鋒共同建議,中美應就南海問題和各自立場進行“嚴肅認真對話”。目前雙方各有一些做法被對方解讀為“軍事化”,兩國應明確什么是“軍事化”及該概念的邊界、內涵和方式,目前為止這方面仍缺乏共識。(完) |
相關閱讀:
- [ 06-29]外交部:人民幣匯率不是造成中美貿易不平衡原因
- [ 06-16]莆田學院首個中美合作項目今夏招生80人
- [ 06-15]福州6所一級達標校辦咨詢會 估分超490分可報福三中
- [ 06-14]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已成中美新型大國關系重要組成部分
- [ 06-12]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聯合成果情況說明
- [ 06-08]第8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和第7輪人文交流高層磋商成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