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日前公布,在中國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糖尿病。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控行動計劃研討會上,專家也指出,我國心血管病、腫瘤、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4種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86.6%,慢性病的防控形勢非常嚴峻。糖尿病等慢性病該如何防治?記者采訪了有關醫學專家。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郭曉蕙教授介紹,我國是名符其實的糖尿病第一大國?!疤悄虿』颊叩闹獣月省⒅委熉省⒖刂坡嗜匀缓艿?,分別為30.1%、25.8%和39.7% ,反映出中國糖尿病高流行趨勢、低水平控制的現狀。” “其實不只是糖尿病,近年來我國慢性病發病呈快速上升趨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指出,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導致的疾病負擔占總疾病負擔的近70%,慢性病防治刻不容緩。 慢性病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 專家介紹,慢性病分為4個主要類型: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發作和中風)、腫瘤、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腦、心、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易造成傷殘,影響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且醫療費用極其昂貴。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日前發布,報告統計,2012年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糖尿病患病率為9.7%,與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趨勢。40歲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為9.9%。根據2013年全國腫瘤登記結果分析,我國癌癥發病率為235/10萬,肺癌和乳腺癌分別位居男、女性發病首位,10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心腦血管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為主要死因,占總死亡的79.4%,其中心腦血管病死亡率為271.8/10萬,癌癥死亡率為144.3/10萬(前五位分別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結直腸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為68/10萬。 據統計,中國現有確診慢性病患者近3億人,其中,一半慢性病負擔發生在65歲以下人群。 煙酒等四大因素易導致慢性病 慢性病已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據統計,我國城市和農村因慢性病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比例分別高達85.3%和79.5%。即使在貧困地區,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也不容忽視,許多貧困縣的這項比例也已達到60%。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顯示,慢性病的發病原因60%取決于個人的生活方式,同時還與遺傳、醫療條件、社會條件和氣候等因素有關。在生活方式中,膳食不合理、身體活動不足、煙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是慢性病的四大危險因素。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常務副主任王臨虹說,近年來,中國農村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溫飽問題已逐步解決,但農村衛生資源及居民知識水平都相對較低,“富貴病”就有了可乘之機。農村地區糖尿病患病率迅猛增長,成為糖尿病的高發地區。2002年中國農村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8%,2010年上升至8.4%,上升速度超過了城市地區。 王臨虹分析,農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種植方式機械化使人的身體活動遠不如前,不合理膳食和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肥胖、血脂異常等危險因素增多,加之農村衛生資源及居民知識水平都相對較低,像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易發高發。 王隴德說,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從2002年的18.6%上升到2012年的21.2%,近3億人患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都很低。農村特別是偏僻邊遠地區的人們,很多都沒有量過血壓,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壓。如果高血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卒中還會持續上升?!?/p> 合理膳食參考“十個網球”原則 王隴德表示,體能消耗過少,包括體育鍛煉過少和日?;顒拥臏p少是慢性病發生的首要因素。他建議每周至少要鍛煉3次,且平均每天半小時以上。最佳的鍛煉時間是下午4—5時左右,其次為晚間飯后2—3小時。鍛煉的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快走、慢跑、游泳等耐力型運動和器械、啞鈴、拉力器等力量型的運動。耐力型和力量型運動要結合,即便是65歲以上老年人每周也應該進行2—3次、8—10種的力量型鍛煉。 王隴德說,合理的膳食可以用“十個網球”原則:每天食用的肉類不超過1個網球的大小、主食相當于2個網球的大小、水果要保證3個網球的大小、蔬菜不少于4個網球的大小。此外,每天還要加“四個一”,即1個雞蛋、1斤牛奶、1小把堅果及1塊撲克牌大小的豆腐。 “我國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為32.9%,脂肪含量較高的豬肉攝入量明顯增加,超過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25%—30%的合理膳食的上限?!蓖蹼]德說,解決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要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指導,大力倡導平衡膳食,堅持中國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模式,適量攝入動物性食物,增加果蔬類、大豆類和奶類的攝入。 郭曉蕙說,“以糖尿病為例,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壓、調整血脂和控制體重,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控油、減鹽和增加體力活動,可明顯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風險。平穩控制病情,延緩并發癥,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p>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曉峰認為,慢性病預防控制事業可以與互聯網緊密結合??纱┐髟O備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健康領域,從計步器到血糖血壓監測,在引入社交平臺后,極大拓展了健康服務領域,使得人們通過相互督促鼓勵管理健康,個人健康的改變將比原來變得更加有利。(記者王君平) |
相關閱讀:
- [ 08-08]根治慢性病毒感染有新希望
- [ 08-06]我國科學家在根治HIV等慢性病毒感染上取得突破
- [ 06-01]福清市老年慢性病患者可獲優惠救治
- [ 05-26]北京試點高血壓等四類慢性病在社區享常用藥品長處方便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