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8月12日,“探索一號”緩緩駛入碼頭。本報記者齊芳攝/光明圖片 本報三亞8月12日電(記者齊芳、王曉櫻)8月12日上午8點,遠航了52天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海南省三亞市靠岸。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給中國科學院深淵科考隊的賀信中表示,這是“我國海洋科技發展史上第一次萬米級深淵科考”。從此,萬米深海不再是我國海洋科技界的禁區! “探索一號”是中國4500米載人潛水器及萬米深潛作業的工作母船,此次科考的主要目標包括對我國自主研發的系列萬米級深海實驗裝備和探測設備進行驗證、探秘地球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等。 長94.45米、寬17.9米的“探索一號”,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實驗室”——船上有11個固定實驗室、2個可拆卸式移動實驗室,包括1間綜合實驗室、1間機電實驗室、地質實驗室、地球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低溫樣品庫、信息處理室等,不僅能開展多學科、多種實驗,還能很好地保存各種樣品和數據。 最令人矚目的,是“探索一號”搭載的許多核心深海科研設備和探測“神器”均為我國自主研發。比如,萬米級自主遙控潛水器“海斗號”、深淵著陸器“天涯號”“海角號”、萬米級原位試驗系統“原位實驗號”、9000米級深海海底地震儀、7000米級深海滑翔機等。 在這樣一艘現代化科考船上,來自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國冶銳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7家單位的31名科學家和29名船員,在馬里亞納海溝海域作業37天、執行84項科考任務,在不同深度斷面上取得了一大批珍貴的樣品和數據。接下來,科學家們將系統整理此次科考獲得的深海數據和樣品,相關成果將于近期發布。 “探索一號”是中國科學院2014年啟動的“海斗深淵前沿科技問題研究與攻關”專項支持的項目之一。該專項以大于6000米水深的海斗深淵為研究對象,開展深淵科學研究與探測裝備工程技術研發,在攻克深淵探測裝備研制、深淵環境模擬和全海深潛水器關鍵技術的同時,對海斗深淵中的極端生命、特種環境和地質構造活動進行深入研究,構建我國深淵科學學科體系和深淵技術裝備體系。 |
相關閱讀:
- [ 07-25]中美法北極科考隊員聚焦海洋酸化問題
- [ 07-25]中美法北極科考隊員聚焦海洋酸化問題
- [ 06-26]長征家族添新丁 談談中國運載火箭那些事兒 "海馬冷泉"最新科考成果:南海或存"可燃冰"富礦
- [ 06-26]"海馬冷泉"最新科考成果:南海或存"可燃冰"富礦
- [ 06-20]科考船“向陽紅01”在青島交付 備12級抗風能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