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 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總量壓力仍需破解——當前全國就業狀況綜述 新華社記者徐博、高敬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71.7%。二季度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6月份全國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這些就業核心指標說明,目前全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就業基本面良好 “就業總體形勢平穩,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形勢穩定。”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說,當前我國經濟還處于中高速發展階段,而且GDP增量和以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他說,2006年我國GDP增長10.7%,當年GDP增量為3萬多億元。而2015年我國GDP增長6.9%,當年的GDP增量則達到4萬多億元。也就是說,雖然增速放緩,但增量仍然不減,對就業的拉動效果依然強勁。 據人社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所長莫榮分析,2015年我國平均每天新注冊企業都在1萬戶以上。簡政放權、深化改革,大大激發了市場活力,成為解決就業壓力的一大新動能。 更難得的是,我國產業結構的變化也向著有利于就業增長的方向轉變。2004年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30.6%,就業人員為2.2億多人;2014年我國第三產業就業比重為40.6%,就業人員為3.1億人。到“十三五”末期,服務業的就業占比很可能將達50%。 重點群體就業形勢穩定 應屆大學畢業生和農民工是就業的兩大重點群體。人社部副部長信長星近日表示,2016屆高校畢業生簽約率保持穩定。另據人社部對10省500個行政村的監測情況顯示,二季度末500村外出務工人數29.7萬人,同比增長1.2%。 此外,根據人社部對3萬多家企業動態監測顯示,6月末監測企業崗位總數為2006萬個,比上年末減少2.0%,流失幅度同比收窄了0.4個百分點。 鄭東亮分析,大學生就業渠道不斷增加,就業形式日漸豐富,新經濟的發展、新的就業形態、新的就業模式都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基于多種網絡平臺的就業機遇為大學生提供了一種更靈活的就業形式。”他說,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空間是廣闊的。此外,盡管部分大學生初次就業的薪酬處于較低水平,但其薪酬提升的速度較快。 據初步估算,今年安置鋼鐵煤炭行業在化解過剩產能中的分流職工,涉及80萬人,目前各地正在積極開展工作,職工安置工作有序推進。 就業工作任重道遠 盡管上半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但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總量矛盾依然存在。 從供給看,“十三五”期末,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仍將保持在9億人左右。“十三五”時期年均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1500萬人以上,加上近千萬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需在城鎮就業的勞動力年均約2500萬人,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持平。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十三五”時期每年還會有近300萬的農業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 從需求看,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加之技術進步和“機器換人”,生產方式變革和勞動生產率提高,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 因此,供給不減、需求下降,我國勞動力總量壓力依然很大,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仍將是我國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高校畢業生規模將持續增加,年均達到770萬人左右…… 鄭東亮說,解決這些問題,人社部門要按照多渠道分類安置的思路,從市場化就業、政策扶持、就業能力培訓、就業服務、提供公益性崗位、社會保障兜底等多方面提供服務和支持。 專家還表示,除了目前推出的各項措施,我國還需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更多技能人才。要實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也唯有培養更多技能人才,這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和青年就業的重要抓手。 |
相關閱讀:
- [ 08-22]“代人體檢”背后是就業歧視
- [ 08-21]“代人體檢”成產業不能只怪就業歧視
- [ 08-20]福建省將推進質量強省建設|兩部門出臺推進精準就業扶貧六措施
- [ 08-20]中紀委:上半年追回外逃人員381人 追贓12.4億|中國就業目標有望超預期完成
- [ 08-20]官方要求加強對“彈幕”安全評估|"代人體檢"形成產業鏈 "就業歧視"惹得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