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額資金存“舞弊”風險 記者調查發現,基層單位對公益金使用情況公開的主動性不強。另一方面,全程“粗線條”操作和社會監督缺位讓巨額資金存在“舞弊”的風險,虛報套取、擠占挪用、違規采購等亂象叢生,同時缺乏有效管理也導致出現資金沉淀,大大降低了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效率。 福建莆田市體育局辦公室負責人何宜好告訴記者:“福建省要求公布公益金使用情況,我們文件也對區縣轉發下去,甚至一個個電話打過去,要求公布情況。但現在還有一些項目未公開,心態是能拖則拖。” 2015年,審計署發布彩票資金審計結果公告顯示,在抽查的658.15億元彩票資金中,審計查出虛報套取、擠占挪用、違規采購、違規購建樓堂館所和發放津貼補貼等違法違規問題金額169.32億元,占抽查資金總額的25.73%。 莆田市審計局今年4月公布了對本市前幾年的體育彩票公益金和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審計結果,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據市審計局經貿科負責人林光介紹,市本級體彩公益金部分資金沒有納入預算管理,未能嚴格按照基金管理規定執行。同時,還存在違規使用體育彩票公益金的問題。審計發現,莆田市體育場地管理處違規將體育彩票公益金20萬元用于支付水電費等,“去年已經改正,挪用的公益金現在已經補上。” 莆田市民政局社會福利和社會事務科有關工作人員說,市里的福利彩票公益金每年在一千萬元左右,前幾年確實存在未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問題。部分福利彩票公益金未按規定及時分配、使用。另外,部分福利彩票公益金沉淀未使用,譬如市福利院等單位,截至審計日,福利彩票公益金余額計833.55萬元未撥付使用。 由于社會監督的缺位,普通市民對彩票公益金部分支持項目感受不深。2015年,天津花費1184萬元彩票公益金用以補助大型體育場館免費開放,花費797萬元開展“全民全運、全運惠民”假日健身主題活動及市級示范性活動。“說是花了這么多錢,但也沒有感到有多大變化,”一位董姓市民說,“這里面不知道有沒有啥貓膩。” 福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湯黎虹認為,公益金亂象頻現,關鍵在于信息不公開、不透明,彩票管理部門權力過大,缺乏監督制約;彩票資金管理僅止于部門管理規章,沒有納入立法軌道,缺乏法律強制性,也使一些部門在公益金和發行費使用上無所顧忌。 打好公開和監管“組合拳” 針對彩票公益金管理使用方面的種種亂象,有關專家、彩票管理部門負責人建議打好監管和公開的“組合拳”,包括優化管理信息公開,加強社會和審計部門監督,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簡化審批流程加快撥付等。 首先是實現公益金管理信息公開。對彩票發行費具體執行情況、公益金分配使用情況,由相關部門提供詳細財務報表,全過程納入公示范圍,接受財政、審計和社會公眾監督,增加公益金的使用透明度,同時還應開展評估制度。 天津市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表示,浙江省近年常態化發布年度“浙江福利彩票社會責任報告”,詳盡披露上一年度彩票發行銷售情況、公益金籌集情況、公益金使用情況等,回答了社會公眾所關注的一系列問題,建議其他省市也可借鑒。這樣才能贏得彩民信任,讓社會更加全面認識彩票,以此促進彩票銷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同時,區縣級的福利機構、體育機構等彩票公益金支出部門,也應在網絡定期公布彩票公益金的年度收支情況,具體到所有項目、采購來源等,以便社會監督和審計部門監督。 其次,加強審計、法律監管。林光說,各地未形成對彩票行業常規性、強制性的獨立審計,很容易造成彩票公益金存在違規問題。建議形成常規性的專項審計機制,加強監管,以提高彩票公信力。 湯黎虹建議,及時將彩票資金管理納入法治軌道,使彩票資金管理有法可依。對涉嫌彩票資金弄虛作假行為的,除追求行政責任外,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并對貪污挪用彩票資金的機構或個人,從嚴追究法律責任。 另外,基層還反映彩票公益金專項基金撥付滯后,手續繁雜。一位福利機構負責人說,專項資金專項使用的過多限制和繁瑣流程讓他感到管得太死,甚至產生了不想要的想法。山西一位彩票管理部門負責人說,各地使用彩票公益金開展工作都是先墊錢,希望越早越好。還有的地方資金已到位,但項目手續層層審批進展緩慢,撥付滯后,導致資金“睡大覺”,建議簡化手續,減輕基層資金壓力。 |
相關閱讀:
- [ 08-19]官員主管彩票工作沉溺博彩 屢受賄“補”巨額虧空
- [ 08-16]常跟著老公學習買彩票 廈門女彩民收獲106萬
- [ 08-12]中財《體育彩票發展“十三五”規劃》正式印發
- [ 08-11]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體育彩票發展“十三五”規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