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辯術” “我們協會已在香港合法登記” 面對山寨社團這一說法,大部分被曝光的社團或語焉不詳,或直接掛斷電話。但也有一些社團對這一說法十分“坦然”,國際注冊風水師協會就是一例。 “我們是在香港登記的,所以從國家民政部門的立場來看,確實是山寨社團?!痹搮f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京華時報記者,由于中國內地不允許注冊風水協會,因此該協會并沒有在內地民政部門登記,但協會在香港以及海外都已經進行了合法登記,“香港和國際上都是認可的,只有中國內地還沒有認可?!?/p> 該工作人員宣稱,會員通過報名,可以學習關于風水的各項知識,無需任何基礎,只要感興趣就可以報名,學成后還可以參加國際注冊風水師資格證考試,“我們已經有200名學員通過了這項考試,具備了給人看風水的資格。” 按照慣例,報名入會同樣需要繳納費用。據協會工作人員介紹,協會學制為三年,前一年為理論學習,后一年半以實踐為主。學員需繳納3萬元學費以及1800元的教材費、拜師費,共計31800元。針對不同經濟基礎的學員,可選擇一次性付清學費或者分三年付清或者只先繳納教材費拜師費,待學成后賺錢了再付學費。至于如何鑒別學員經濟狀況,該工作人員說:“這就要看良心了,我們也不會去進行調查,全看你自己?!?/p> 據其介紹,授課方式主要通過教材和教學視頻實現,學員付過學費和教材費用后,便可以拿到相應的教材以及教學視頻密碼,學員如果在學習過程中有疑問,可以通過微信向授課老師請教。該工作人員表示,按照市面上的行情,協會授課內容價值應該在38萬到50萬元之間,但該協會只收費3萬元,足以說明協會的可靠。被問及協會如何運轉,該工作人員表示,協會的主要收入是靠風水師幫人看風水獲得,因此不需要特別依靠學員繳納的學費。 ■專家說法 山寨社團管理明年有法可依 按照民政部官網的解釋,山寨社團、離岸社團主要是內地居民利用境內外對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制度的差異,在登記條件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注冊,多數都冠以“中國”“中華”“全國”等國字頭字樣,與內地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團名稱相近甚至相同,極易混淆視聽。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之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境內斂財,斂財手段包括發展會員、成立分會收取會費,發放牌照、搞評選頒獎活動收錢,搞行業培訓收費,有些甚至向企業敲詐勒索。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告訴京華時報記者,之所以會存在大量山寨社團被曝光后仍然繼續活動的情況,主要還是由于目前對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的管理還有一定難度。 鄧國勝表示,這種情況不久之后將會得以改善,《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目前已經出臺,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屆時,對這些離岸社團、山寨社團的管理都將有法可依,對于一些違反規定的社團,也可以依據法律進行相關的處罰和制裁。 按照《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的規定,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境內開展活動,應當依法登記設立代表機構;未登記設立代表機構需要在中國境內開展臨時活動的,應當依法備案。若未設立代表機構,且未在相關部門備案的社團,將不得在境內開展活動。 按照新規,公安機關負責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的登記、年度檢查,對境外非政府組織及其代表機構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若這些機構活動違反本規定,公安機關將有權約談社團負責人、前往現場調查,甚至查封其活動場所。 鄧國勝表示,境外非政府組織比較復雜,長期以來,我們對這些組織如何管理,既沒有豐富的經驗,也缺乏一些共識,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這些社團的管理工作不是很嚴密。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境外社團的數量越來越龐大,這些年關于境外非政府組織的管理,我國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管理法也得以出臺。 “事實上,在目前曝光的1100多家山寨社團中,并非全部社團都存在斂財行為?!编噰鴦俦硎?,只要是沒有在民政部門進行登記備案就可以稱作山寨社團。 鄧國勝說,確實存在一些山寨社團,會利用看上去很唬人的一塊牌子,借非政府組織的旗號行經濟利益之實,比如有些山寨社團冠以“世界”“中國”“中華”“全國”等字頭,與依法登記的社團名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很容易混淆視聽、以假亂真,進而使一些人入團入會收取五花八門的費用,借機撈錢斂財,“各種情況都會有”。 京華時報記者衛張寧 |
相關閱讀:
- [ 08-28]中共民政部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
- [ 08-26]民政部對慈孝特困老人救助基金會等作出行政處罰
- [ 08-25]民政部擬為慈善組織年度慈善活動支出設“及格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